Archive for the ‘分享反思’ Category

凡事都是虚空

Tuesday, July 19th, 2011

凡事都是虚空

 

林国基

 

按照《研经释义》的读经进度,星期五(7/15)开始读传道书。


我`还没有信主之前,第一次读到传道书一开始:“1:2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大吃一惊。当时,我以为只有佛教是出世的宗教才讲「四大皆空」。基督教是入世的宗教,怎么也讲「凡事都是虚空」呢?传道书的作者是所罗门王。所罗门的一生,极尽荣华。他却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种智慧是从何而来的?


佛教以人的智慧,看出世事的无常,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人生的追求,得到之后,终究是一场空。所以怎么办呢?要「看破」这个本质,不要执着,人生才少些痛苦。这个很明显的是消极的。不但很难达到;而且,与永生无关。


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追求的事物,有「必朽坏的」和「不朽坏的」之分。所罗门指出的「凡事都是虚空」,就是说追求「必朽坏的」事物,到头来只 是虚空。那么什么是不朽坏的事物呢?凡是和永恒(永生)有关的事物才是「不朽坏的」。


彼得前书1:4 (叫我们)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


虽然圣经也用「天上的财宝」来作比喻。但是,这里强调的是在永生中与神同在所享受的富足。千万不要想成积功德或是烧纸钱。


所以,圣经提供了一个跳出「凡事都是虚空」怪圈的方案:靠圣灵的帮助,把目光转向永生的事业。这样我们的努力,绝对不会带来虚空。

撒迦利亚书的神学(Zechariah, Theology of)

Wednesday, July 13th, 2011

链接:http://peddrluo.ccblog.net/archives/2011/38564.html

撒迦利亚书的神学(Zechariah, Theology of)
摘自圣经神学辞典

序言

作 者的身分 撒迦利亚书可自然地分成两个部分:一至八章和九至十四章。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先知是在波斯人统治以色列年间发出预言的(主前6世纪末)。当中提到大祭司约 书亚和属于大卫子孙的总督所罗巴伯,有关鼓励百姓重建圣殿的连番劝勉,以及夹杂不同神谕和异象的记述。可是,在第二部分作者却完全没有提及任何日期,众领 袖变成没有指名道姓的牧人,而且,他不再提及重建圣殿一事。这些迥异再加上在风格方面各有特色,导致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本重要的预言著作是由多于一位作者写 成的。撒迦利亚写了前八章,但是,第九至十四章则可能是后来一位隐名的先知所写的。若是如此,我们必须强调的是第九至十四章亦全然是出于神的默示,就正如 出于隐名作者的新约希伯来书一样。有不少学者还指出撒迦利亚书的九至十一 章、十二至十四章,跟玛拉基书一样,都是以「神谕」一字作为开始。另一些学者则提出异议,认为九至十四章同出于撒迦利亚,只不过是他稍后期的作品。

历 史背景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主前587年摧毁了耶路撒冷和它的圣殿,又把许多犹太领袖掳到巴比伦。不久,神兴起波斯王古列击败巴比伦(主前539年),并且更在 主前538年颁布诏令,准许被掳的犹太人重返国土。他不单释放他们,更将被尼布甲尼撒所抢掠的圣殿器皿交还,批准他们用波斯帝国的经费重建圣殿(拉六 3-5)。

重建圣殿 

犹太 人从巴比伦归回,便依从较早期的先知以西结和耶利米的指示,进行圣殿重建的计划。以西结更预言了圣殿的重建(结四十至四十八章)。二人亦同时预言将会有两 位领袖带领犹太人,分别是撒督后裔的祭司(耶三十三18;结四十四章)和出于大卫家的王子(耶三十三15-17;结三十四23)。设巴萨领导了第一批犹太 人回国。由于他是大卫的后裔(犹大最后一位王约雅斤的儿子),所以便有资格成为首任总督。可惜,他只成功地为圣殿的重建奠下了根基(拉六16)。作为设巴 萨的侄和约雅斤孙儿的所罗巴伯接任为第二任总督。他担任领袖之后,便得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耶和华兴起先知哈该来道出个中原因:因为百姓忽略了重建圣殿的 工作(该一1-11)。大约在同一时间,神默示撒迦利亚说预言。于是,哈该和撒迦利亚便 肩负同一使命,鼓励作为大卫后裔的总督所罗巴伯,以及撒督后裔的大祭司约书亚,努力完成修筑圣殿这项重要的工程(四9)。

神学要旨

为基督而建造 

基督徒经常强调属灵的世界和主的再来,以致漠视物质的需要。撒迦利亚书则反映出今生的重要性。它肯定了人类建制、政治架构和世俗事务,诸如建造工程等,不可或缺。为了让犹太人在他们的本土重建自我,他们便必须重建圣殿和恢复祭司的制度;他们亦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管治。

这 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一个例子。我们虽是「天上的国民」(腓三20),但我们却仍属于地上政治实体的成员。尽管我们不可以期望借着自己的努力,把神那个末世的 国度带到地上,但我们却可以借着社会参与,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我们的政府就如撒迦利亚当时的一样,并非神治政体,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把基督教的信仰应 用在我们那个世俗化和多元化的政府上。不过,我们却可以尝试使我们的社会变得较为公义。

我们亦是基督徒群体的成员──包括地方教会、个 别的宗派和福音机构。我们可以支持和推动不同组织的建立,例如教会、医院、救援队伍、精神健康中心、免费膳食分派站、露宿者之家、遭受虐待人士疪护站和未 婚妈妈之家等。此外,我们还应该兴建基督教学校和大学,以及训练基督徒领袖的神学院。

敬拜 

撒 迦利亚的预言既强调圣殿,亦同时提醒我们敬拜的重要性。自从约西亚的改革之后(约主前620年),唯一认可的献祭地点就是耶路撒冷。神喜悦忠心的人来到那 里恳求祂的恩(八20-22)。献祭使耶路撒冷变得圣洁(十四20-21)。百姓若想得到从天而来的赐福,便要前往锡安守节(十四16-17)。圣殿之中 不单充满喜乐的欢呼声和快乐的歌唱(八19),有些时候,亦要在可畏的神面前肃敬静默(二13)。这最后一点是我们可以直接用在敬拜上的。高声颂赞和默然 崇拜都是敬拜神的合宜方式。

有些学者认为本书主要是关乎耶路撒冷的敬拜,因而低估了它的宗教价值。可是,我们读旧约的时候,应当小心避 免强行加入基督徒的某些偏见。不错,耶稣曾经说过,当时候到了,人便不用到耶路撒冷敬拜,因为神所要的,是人「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20-24)。而 且,我们知道,神的同在并不只局限在人所建造的殿宇之中(徒七48,十七24)。此外,我们亦知道自从主为我们的罪献上最后一次祭之后,我们如今已毋须再 献(来九至十章)。然而,神在从前借着摩西吩咐百姓遵守的敬拜形式,最终得以在耶路撒冷被确立;先知的说话在他们的时代是完全有效的。

撒 迦利亚书却仍然切合我们的时代,因为它强调人在敬拜中要服从。虽然我们今天比旧约的信徒在敬拜神的方式上享有更大的自由,但我们却必须小心按照神的吩咐来 敬拜,而非单凭自己的喜好。旧约要求敬拜的人献上祭牲;到了新约,我们则必须借着神儿子所献的祭来到神面前。而且,神要的不再是祭牲的血,反而是把我们的 身体「献作活祭」(罗十二1),以及不断献上「颂赞为祭」(来十三15)。就正如巴别塔的事例(创十一1-9),人类至今仍然尝试借着错误的宗教或善行来 亲近神,可惜永远都只会徒劳无功。这些方法只会带来混乱,因为耶稣才是通往父神那里的唯一道路(约十四6)。

神的主权

基 督听命的对象,是以色列的神,而非异教的偶像。犹太人之所以遭受被掳的惩罚,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参与拜祭迦南的生育神。他们误以为骑乘乌云的巴力, 会为五谷带来雨水。然而,其实是耶和华垂听农人祈祷,降下甘霖雨露(亚十1-2)。祂亦掌管了历史。神使祂的百姓散居在列国中间;又带领他们重回故土(十 9-10)。此外,祂更会惩罚伤害祂百姓的列国(二8-9,十11,十二9)。

神的眷顾 波斯王首先批准犹太人重建圣殿,可是,要到较后期,即尼希米的时代(主前445年),才允准他们重建城墙。由于当地不少居民起来攻击犹太人,反对他们修筑 城墙,所以,这些被掳归回的人便忧虑自己的安危。然而,神却应许要用祂的火四面包围耶路撒冷,藉此保护他们;又保证会在他们中间,与他们同在;藉此驱除他 们的恐惧(二5)。另一个显明祂眷顾的标记,就是祂承诺要让经济衰退的情况结束。神会赐福百姓,使他们富足,作为他们在重建圣殿一事上表现顺服的赏赐(八 9-13)。

撒但 

我们在 本书第三章窥见一幅关乎天上法庭的景象,大祭司约书亚站着,遭受一位名叫「撒但」或「那恶者」的人物指控。这个名称在希伯来文是附以一个定冠词(即英文的 “the”),所以我们应该把它译作一个称号,而非我们一般所认识的专有名词「撒但」。根据撒迦利亚书所示,这「撒但」并非善类,因为他遭到耶和华责备 (三2)。然而,在这个循序渐进的启示中,在此一阶段我们所看见的他,还没有彻底坏透,因为他在神作为大君王的法庭中出现,似乎是当中的一位成员。他的身 分类似现今西方社会的检控官。启示录十二章10节同样称他为「控告我们弟兄的」。神在旧约只给予有限度的启示;再加上新约的补充,我们便对撒但有较全面的 认识,知道他是一个从天上堕落,完全属乎恶的属灵敌人。然而,撒迦利亚的看 法与新约完全一致,就是指出我们不应害怕这个属灵敌人。我们必须相信神会赦免我们的罪,就正如祂昔日赦免约书亚的罪一样;如此,我们便不用畏惧任何的指 控。

罪、成圣和救恩 

本书 一开始便劝百姓悔改,提醒他们回想先祖们所犯的罪。先前的众先知都曾起来斥责与他们同时代的人,可惜他们没有悔改。撒迦利亚提醒他们不要重蹈覆辙。神其实 已应许百姓,他们若肯回转归向祂,祂就会归向他们(一2-6;参七8-14)。先知明确列出的罪,包括有拜偶像(十三2)、骄傲(亚述的骄傲,十11)和 缺乏同情心(七9-11)。

被掳归回的百姓可借着甘心乐意地重新投入修筑圣殿的工作,来表明自己的真心悔改。神亦将要显出祂的恩典,首 先是除去大祭司约书亚的罪(三1-5),继而便是除掉这地的罪孽(三9)。先知在一个有关量器的异象中,看见罪孽和恶人从犹大运到巴比伦(五5-11)。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则告诉我们,当历史快接近尾声的时候,神将要开一个泉源,洗净「罪恶和污秽」(十三1)。在那日,耶和华会拯救祂的百姓,除了领他们回到 自己的土地之外(八7,十6-10),还会供应他们(九16)。

道德要求 撒迦利亚一再强调要以公义、恩慈和怜悯待人,尤其不可欺压社会中的弱势社群,包括弧儿寡妇和寄居者(七9-10)。这教训早于摩西时代便已提出(出二十二 22,二十三9),也是众先知教导的核心(赛一16-17;耶七5-7;摩五15、24),新约亦一再重申肯定(徒六1-3;雅一27)。

书 中还提出一个警告,就是不可恶待神的选民──犹太人,因为他们是「他眼中瞳人」(亚二8)。外邦人将为到他们加诸犹太人身上的任何伤害而遭受惩罚(二 9)。因此,对于任何形式的反犹太主义,基督徒都必须持反对立场。虽然今天神的百姓已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只要他们是相信耶稣的(罗十一13-24),不 过,神却没有离弃犹太人(罗十一2),他们亦终有一日会整个民族归向主(罗十一26)。

为福音作准备 

撒 迦利亚预言将有一天,救恩的大门要为非犹太人打开。他预言必有多国的居民来到耶路撒冷,一同敬拜耶和华。他们会拉住一名犹太人的衣襟,对他说:「我们听见 神与你们同在了」(八20-23)。那些不肯守住棚节的列国,将遭到刑罚(十四16-19)。其实,不单撒迦利亚论到这些主题,以赛亚和弥迦均预言将有一 天,列国要在锡安寻求神(赛二2-3;弥四1-2)。犹太人要作列国之光(赛四十二6,四十九6);他们要成为神的见证(赛四十三12)。异地的居民── 其中还包括他们一些统治者──将带同他们的财富来到犹太人中间,承认以色列的神才是唯一真正的神(赛四十五14,四十九7、22-23)。

反 观犹太教的历史,并不见得它是一个着重宣教的宗教。不过,在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人,却表现出带领外邦人归信犹太教的信心(太二十三15)。那些作出回应的 外邦人,使撒迦利亚的预言得以部分成就。另一部分的成就,则在于许多异教徒成了「敬畏神的人」。这些人并没有完全归入犹太教,却愿意离弃他们的偶像,敬拜 独一的真神。他们获准进入耶路撒冷圣殿的外邦人院,却不准超越那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中间作分隔的墙,违者一律处死。基督徒在耶稣所成就的工作中,看见旧约的 预言得着更完全的应验。那在中间分隔的墙已经因着基督的死,被彻底地拆掉,以致无论是犹太人抑或外邦人都可以借着祂来到神的面前(弗二13-16)。

圣灵 

撒迦利亚教导我们不要倚靠自己的力量,因为神是靠着祂的灵来成就祂的旨意(四6)。此外,他亦教导我们要信靠神用灵默示的话(七12)。

弥赛亚观 

撒 迦利亚对于旧约的弥赛亚观的发展亦有一定的贡献。以赛亚预言耶西(大卫的父亲)的根必生出一枝子,将要以公义治理百姓,以及使乐园得以重现(赛十一 1-9)。撒迦利亚则把焦点放在大卫的苗裔所罗巴伯身上,他将负责重建圣殿的工作(三8,四9,六12-13)。正如前文已经提过,被掳后的犹太人都愿意 接受以西结的重建计划。他曾经描述随着圣殿重建而来的美好境况,就仿如天堂一样(结四十七1-12)。除了此处,还有哈该的预言,说神即将倾覆世上的列 国,以及选立所罗巴伯为祂印记的指环(该二20-23);许多人便因此期望所罗巴伯是弥赛亚,由他引进神的国度。不过,尽管有提到冠冕,但只有祭司约书亚 获得冠冕,戴在头上(六11)。当中亦有暗示君主制度的复辟──「尊荣」和「王权」(六13)──可是却完全 没有实现。哈该的预言则一一应验,因为神的确借着兴起波斯人来释放祂的百姓,使列国震动。同时,所罗巴伯亦的确成了神印记的指环,因为他以犹大总督的身分 来进行神的计划。然而,他没有作王,也没有将神的国带到地上。

撒迦利亚的预言亦已经应验,因为所罗巴伯的确完成了圣殿的建造工程。至于 冠冕戴在约书亚而非所罗巴伯的头上,以及还有一顶冠冕安放在圣殿中的事实(六14),显示神仍未是时候让大卫的苗裔弥赛亚永远以公义作王统治。反之,神正 在计划借着祭司的家系提供属灵的领导和管治。当神在主前458年继所罗巴伯之后差派以斯拉作祭司,此事便真正应验了。

末世论 

撒 迦利亚书的第二部分宣告地上将有一位谦和的君王,以和平统管全地(九9-10)。所罗巴伯与这位将要来的同属一类人。撒迦利亚书十四章1至9节亦证明主会 亲自来到地上统管万有。那位完全是人又完全是神的耶稣,在祂第一次降世时便开展了神的国,然而,一直要等到祂第二次再来,才会完全实现祂作王管治的预言 (林前十五24-28)。到了那日,耶稣将从天降在橄榄山上(十四4;徒一11),就正如祂升天时那样,与天上的圣者同来(十四5;太二十五31)。

撒迦利亚书所提到的两棵橄榄树或是两个受膏者,明显是约书亚和所罗巴伯(四3、11-14)。不过,约翰在启示录中再次采用这个意象来说明末时会有两名见证人(十一1-13)。

新约的引用

新 约共引用撒迦利亚书71次,其中31次在启示录,另27次在福音书。新约引用的,主要是撒迦利亚书第二部分那些较为人熟知的经文。例如,耶稣坐在驴驹上, 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耶路撒冷,正表明祂是先知预言的那位君王(九9-10;太二十一4-5;约十二14-15)。大祭司给犹大30块钱作为出卖耶稣的代价 (太二十六15),结果,犹大把那银钱丢在圣殿中(太二十七3-5)。马太将此解释为旧约预言的应验(参太二十七9,当中提到耶利米,但引用的是十一 12-13)。撒迦利亚书十三章7节说:「击打牧人,羊就分散。」当耶稣接受审讯和被钉十字架,众门徒都离弃祂的时候,便应验了这话(太二十六31、 56)。至于撒迦利亚书预言一位被扎的人,那些扎他的人会为他哀伤,我们在圣经中找到双重的应验:首先,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 一个人拿抢扎祂的肋旁(约十九34-37),其次,就是当耶稣在末时再来的时候(启一7)。

William B. Nelson, Jr.

另参:「弥迦书的神学」;「哈该书的神学」;「以色列」;「先知;女先知;先知预言」;「异象」。

参考书目:
E. Achtmeier, Nahum-Malachi; J. G. Baldwin, Haggai, Zechariah, Malachi; R. J. Coggins, Haggai, Zechariah, Malachi; P. D. Hanson, The Dawn of Apocalyptic; R. A. Mason, The Books of Haggai, Zechariah, and Malachi; C. L. Meyers and E. M. Meyers, Haggai, Zechariah 1-8; D. L. Peterson, Haggai and Zechariah 1-8; R. L. Smith, Micah-Malachi.

上帝话语的教义——第八章 什么是上帝的话语?(第三部分:上帝话语的本质)

Tuesday, July 12th, 2011

《上帝话语的教义》

原著:约翰 M. 傅瑞姆(2010); 翻译:陈彪(2011-)

第三部分:上帝话语的本质

在第二部分,就有关对待启示和上帝的话语方面,我总结和评价了有代表性的现代神学家们在此领域的进路。这是我们目前所处的神学情况处境,在这个处境下我们被召再思这些教义。然而,在我们深思熟虑中决定性的声音必须是上帝自己的声音 。祂在圣经中的声音必须是我们的规范准则,成为决定我们当今谈论一切的尺度。因此,我视现代神学讨论为我们的“情况处境的角度”,视圣经的自我见证为“规范准则的角度”。圣经自己将告诉我们如何把它的教导应用在我们所处的情形中。

有人可能认为这种进路是循环论证,因为确定以圣经自身对启示的观点出发,我必然在开头的时候就预先设定了我的某些结论。比如,因为我坚持上帝是圣经的作者,我就会假定圣经自身的一致性,这就表达了圣经(在66本书卷中)自我权威的单一观点。

我在第一和四章,上面,其他地方 ,为这样的循环论证做了辩护。一旦任何系统寻求辩护自身的第一原则,它在至高权柄时,循环论证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理性主义必然透过诉求理性来辩护他的理性主义。一个穆斯林必然透过诉求可兰经为他的宗教作终极的辩护。当然,一个相信圣经有最高权威的人必然要诉求于圣经本身。

无论如何,那些事先确定不能委身于圣经权威的人,只少要调查一下圣经说了什么。当然,如果圣经自己否定它自己的权柄,基督徒(还有其他所有的人)也该否定它的权柄。但是,如果圣经确认它自己的权威,给出了足够的理由让人们来相信它的权威,那么,基督徒(还有其他所有的人)就应该接受它的宣告。

第八章    什么是上帝的话语?

韦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第3问,“什么是上帝的话语? ” 其答案是,“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就是上帝的话语,是我们信仰和实践的唯一准则。”

许多基督徒几乎毫不迟疑的给出这个答案:上帝的话语就是圣经。这是正确的,就如我将论证的,圣经是上帝的话语,而且有着至高的权威。同时,毫无疑问,圣经是上帝给我们现今所有人生的充分启示(我认为要理问答要表述的要点就在于此)。然而,要说圣经是唯一的上帝所说过的一切话语,这就不对了。圣经自己就告诉我们,作为领受默示的使徒,给哥林多教会还写了另外两封信,却从未成为圣经的一部分(林前5.9,林后2.4)。更进一步说,有证据显明先知、使徒,还有耶稣绝对都还讲了受默示感动的话语,它们却没有最终成为圣经正典。此外,上帝也对天使讲话(诗103.30),向自然界讲话(诗147.15-18,148.8),这些话语我们都没有保留记载下来的形式。这些话语是上帝创造万有的手段(创1.3,6,9,等等,诗33.6,9)。因此,正如我们都已经意识到的,基督自己就是上帝的话语(约1.1,14)。

因此,上帝的话语要比圣经来得更加广泛,虽然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圣经是上帝话语的一个发言,或一系列的发言。但却不是上帝全部言说的话语。我们不必对此事实感到困惑或为难。承认上帝话语的更加广泛性,并没有在任何方面轻视祂记载的话语。事实上,当我们认识到圣经与其他上帝说出的话语之间的关系,我们反而对圣经的重要性得到了一个更加清晰和更加有力的观点。诗篇19篇告诉我们,上帝成文的话语(“耶和华的律法”,7节)与上帝掌管自然界的话语(1-6节)具有同样的能力和同等的可靠。类似的论点蕴藏在诗篇147.15-20中。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定义“上帝的话语”呢?上帝的话语当然是祂所要沟通传达的、祂曾说的、正在说的、和将要说的每一句话的全部集合。但是其实,它比这还要多,正如我们在第七章中看到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上帝的话语就是上帝祂自己。上帝在永恒中就在祂的三位一体中,圣父向圣子,圣子向圣父,两者向圣灵以及圣灵向两者,传达祂的慈爱与目的。这种传达对上帝的属性是根本性的。在他所有其他属性中,祂是一位讲话的上帝 。这是我在第二章中提到上帝是绝对的位格性时的部分含义。因为讲话是有位格存在的一种独特特质。作为广义的绝对位格的概念,一位说话的上帝是圣经信仰特有的概念。

因此,我们可以说上帝永恒的三位一体之间的讲话是上帝的必要属性,失掉了这个属性,祂就不再是上帝了。这样,如同其他上帝的必要属性一样,表明了上帝的本质,讲话就是上帝实在与真实的本质 。终极而言,上帝的话语就是上帝,上帝就是祂的话语。

此外,根据约翰福音1.1-14(参见第七章),“话语(道)”也特别用来指三位一体的第二个位格。把话语(道)视为上帝的属性和把祂看为永生上帝儿子的名称,在此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圣父的属性是神格的属性,但是,同时祂也是第三位一体中第一个位格名称。圣灵也类似,祂的属性是神格的属性,是第三位一体中第三个位格名称。

因此,上帝的话语就是上帝祂自己,认识到作为说话的上帝,在永恒中就彼此传达和沟通。祂在三位一体之间的沟通,对于祂是谁有着根本和必要的含义。然而,基于祂的恩典和自由的抉择 ,他也向祂的创造物说话。这些传达并不是祂所有的话语,但是它们的确真是祂的言说和表达。

因此,重要的是要区别上帝的话语本身和用来传递话语的被造媒体,这前者具有纯粹的神性,而后者却是涉及到话语传递给我们的方式(我在第十二章和之后讨论到这一点)。创造主和被造界在圣经中的区别是根本性的,是无法妥协混淆的。因此,比方说,自然界就不是上帝的话语;它是被造的媒体,透过它上帝的话语临到了我们 。

为此,我将上帝的话语定义为,(1)就是上帝祂自己,从祂作为传达者的角度来看,还有(2)就是祂自由与祂创造物沟通的全部集合。在此书中通常我使用定义(2)。当然,我们仍然需要探讨探讨定义(1),及其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

上帝话语的教义——第二章 主权与话语

Tuesday, July 12th, 2011

《上帝话语的教义》

原著:约翰 M. 傅瑞姆(2010); 翻译:陈彪(2011-)

第二章    主权与话语

如果我们要理解上帝话语的本质,我们必须当然要认识涉及到这位讲话之上帝的一些属性。在我其他的著作中(特别参见《上帝的教义》中前七章),我列举了圣经中的上帝与其他宗教的神祗和哲学家的原则之间差异的一些重要方面。

上帝是绝对的位格存在

圣经中的上帝是宇宙至尊的主宰:永恒,不变,无限。他是自存(self-existent),自证(self-authenticating),和自恰(self-justifying)。他的存在或他的需要不依赖与其他的实体。然而,他不光是绝对的,他也是有位格的,是绝对的位格存在。

更进一步讲,圣经中的上帝不光有位格,祂有三个位格。比如,祂的自爱在圣经中,不是基于自我陶醉者的模式,像一个人的自我欣赏(虽然上帝即便是那么做也没有错)。相反,祂的自爱是完全位格际的:圣父爱圣子,圣子爱圣父,而祂们两者的爱环绕着圣灵,同时圣灵爱着圣父和圣子。上帝是我们的至高模式,不光是在个人的品格方面,还包括人际关系。

其他宗教和哲学尊崇绝对的存在,比如印度的婆罗门,希腊的宿命,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但是,这些存在没有一样是有位格的。他们不认识我们,也不爱我们,也不做抉择,不会计划历史。就我们目前的主题而言,最为糟糕的是他们无法向我们讲话。

另外的宗教和哲学尊崇有位格的神灵,比如迦南,希腊,埃及,巴比伦,印度的泛神论,和现代的异教徒。然而,这些有位格的神灵没有一位是绝对者。唯有圣经的信仰是有绝对位格的至尊者。唯有在圣经的信仰中至高者讲话。而且,唯有在圣经的信仰中,说话的上帝是绝对的存在,祂表明祂不依赖于祂自身之外的任何实体或事物来证实他的讲论。

考量这个神奇重大的事实,天地万物的创造主,全权掌管浩瀚宇宙的所有事物,却真实地认识和关爱人类,成为我们的朋友——祂竟然跟我们说话。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宗教接近一个绝对位格上帝的圣经理念。它们包括伊斯兰教,犹太教,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等等。 他们把自己表述得好像相信那位至尊存在是一位绝对的位格。我相信这个宣称是与他们宗教中的内涵不一致的。显然,这些宗教中没有一个会接受圣经中具有绝对三个位格的上帝。但是,我要表达的观点是, 尽管这些宗教都宣称相信这个来自圣经的绝对位格的上帝,原因在于这些宗教都深深地受到圣经的影响,虽然他们经常会偏离它。

上帝是造物主

上帝绝对三一位格与这个世界的关系,表现在造物主与受造物的区别。祂是绝对的,而我们不是。范泰尔用一个图画表达这种区别,一个大圈(上帝)和一个在下面的小圈(创造界)。上帝和宇宙是彼此有别的。宇宙永远不会变成上帝,上帝当然也不会成为受造物。就是在基督的位格中,上帝与人类最亲密的联合里,都没有二性的混乱或混淆(根据迦克墩信经)。在道成肉身里,上帝没有放弃祂自己的神性,确实披戴上了人性。在救赎中,我们不会变成上帝,而是学习按照忠心受造物的身份来事奉祂。

与此同时,造物主与受造物并非彼此相距遥远。这一点也可从基督的位格中体现出来,神性和人性是不可分离,虽然有别。的确,造物主总是与祂的受造物有关联。对受造物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他与造物主的关系。受造物的生命,在每一个方面,每一个时刻,能够可能和有意义,只因与祂的关系。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28)。

上帝是圣约之主

造物主与受造物是其圣约之主。主在希伯来文中是“雅魏”(耶和华,出3.15),是上帝想要祂的百姓永远铭记祂的名字。因此,在圣经中主要的信仰认信使承认上帝的主权(申6.4-5,7.5,17,8.22,10.2,14.4等)。因此,旧约圣经的主要信息是“上帝是主(耶和华)。”新约圣经的主要信息是“耶稣基督是主。”

说上帝是主(耶和华)就是在说其他任何一切都是祂的仆人。主仆的关系被称为约。就像上面(2)中提到的,主和仆之间不能混淆。

在圣经中,上帝的圣约主权有三个方面的内涵:(i)上帝,透过祂全能,对创造界有完全的掌管。(ii)上帝所说的一切具有终极的权柄,正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那样。(iii)做为立约的主,祂带领创造界(创造的部分,如以色列或教会)进入与他特别的关系,这关系导致祝福或诅咒。因此,祂总是与他们同在的。祂以会幕和圣殿的方式确实与以色列同在。在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里,祂变成确定性的与我们同在。而且祂的圣灵住在新约信徒里面,是他们成为祂的圣殿。真正的上帝是与“上帝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

我把上帝的掌管,权威和同在称为是三个“主权属性。” 我认为在这三个属性与三位一体的三个位格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大体来说,圣父勾画了上帝对自然和历史的永恒计划(权柄);圣子是具体完成了这个计划(掌管),而圣灵将其实行在每个人和事上(同在)。这个三角关系在圣经教导的许多领域中回响,而且就像我们将要看到的,它会贯穿一致的在上帝话语的圣经教义中反映出来。

就像前面的主权神学的书一样,我也将突出三重“角度”的方法来全面透视整个的实体,这对应于三个主权属性:在情况处境的角度上,我们将考察自然和历史,把它们做为发生在上帝掌管能力之下事件。在规范准则的角度上,我们将检识世界,把它作为上帝对我们的权威启示。在存在动机的角度上,我们将把焦点对准我们内心,我们个人的经历,在此上帝已经选择亲近我们。这些是不同的角度,因为没有考量其他两个角度,我们就无法全面的认识其中一个角度。

如果上帝要与祂受造物沟通,很显然,他必须作为主来沟通,因为这本来就是祂的所是。在祂向我们讲话时,祂无法放弃祂的主权。为此,祂传达给我们的话语必须带着绝对的能力(能够达成它的目的,赛55.11),权柄(无可置疑,罗4.20,正如我们前面描述的语言权威在于产生义务和责任),和同在(话语是上帝位格的居所,约1.1,希4.12-13)。上帝的话语就是主的话语。因此,正如我们前面讨论的那样,它不可能不是位格性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