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分享反思’ Category

耶穌在新舊約66卷聖經中的形象

Tuesday, July 5th, 2011

耶穌在新舊約66卷聖經中的形象

(未名)

在《創世記》中,耶穌是女人的後裔 在《出埃及記》中,衪是逾越節的羔羊。 在《利未記》中,衪是至高的大祭司 在《民數記》中,衪是日間的雲柱、夜間的火柱。 在《申命記》中,衪是先知,就像摩西。

在《約書亞記》中,衪是我們救贖的元帥。 在《士師記》中,衪是我們的士師和律法的創立者。在《路得記》中,衪是我們親族的救贖者。 在《撒母耳記》中,衪是我們所信任的先知。 在《列王紀》與《歷代志》中,衪是執掌權力的君王。 在《以斯拉記》中,衪是我們人生倒塌城牆的重建者。 在《以斯帖記》中,衪是我們的末底改。

在《約伯記》中,衪是永活的救贖主 在《詩篇》中,衪是我們的牧者。 在《箴言》和《傳道書》中,衪是我們的智慧。 在《雅歌》中,衪是我們摯愛的良人(新郎) 。

在《以賽亞書》中,衪是平安之子。 在《耶利米書》中,衪是公義的苗裔。 在《耶利米哀歌》中,衪是流淚的先知。 在《以西結書》中,衪是奇妙的四面人子。 在《但以理書》中,衪是生命火爐裡的第四個人。 在《何西阿書》中,衪是信實的丈夫,永遠不離開背離婚姻的人。 在《約珥書》中,衪是以聖靈和火的施洗者。 在《阿摩司書》中,衪是背負我們的重擔。 在《俄巴底亞書》中,衪是拯救的大能者。在《約拿書》中,衪是偉大的外邦宣教士。 在《彌迦書》中,衪是腳踨佳美的使者。 在《那鴻書》中,衪是上帝揀選的報仇者。 在《哈巴谷書》中,衪是上帝的傳道者,喊著:「在這些年間復興祢­­的作為吧!」 在《西番雅書》中,衪是我們的救贖主。 在《哈該書》中,衪恢復上帝所失落的產業。 在《撒迦利亞書》中,衪為了罪與不潔,成為在大衛家中所鑿出的泉­­源。 在《瑪拉基書》中,衪是公義的日頭,衪的羽翼帶來醫治。

《馬太福音》中,衪是猶太人的王。 在《馬可福音》中,衪是僕人。 在《路加福音》中,衪是體會我們一切感受的人子。 在《約翰福音》中,衪是上帝的兒子。在《使徒行傳》中,衪是世界的救贖主。

在《羅馬書》中,衪是上帝的公義 在《哥林多前書》中,衪是以色列的磐石。 在《哥林多後書》中,衪是帶來勝利的得勝者。 在《加拉太書》中,衪釋放我們使我們得自由。 在《以弗所書》中,衪是教會的頭。 在《腓立比書》中,衪是我們的喜樂。 在《歌羅西書》中,衪使我們完全。 在《帖撒羅尼迦書》中,衪是我們的盼望。 在《提摩太前書》中,衪是我們的信心 在《提摩太後書》中,衪是我們的保障。 在《腓利門書》中,衪是我們的恩人。在《提多書》中,衪是真理。

在《希伯來書》中,衪使我們成全完備。 在《雅各書》中,衪是我們信心背後的力量來源。 在《彼得前書》中,衪是我們的楷模。 在《彼得後書》中,衪是我們的純潔。 在《約翰一書》中,衪是我們的生命。 在《約翰二書》中,衪是我們的榜樣。 在《約翰三書》中,衪是我們的動力。 在《猶大書》中,衪是我們信心的根基。

在《啟示錄》中,衪是將臨的君王,衪是首先與末後的,是開始(初­ )與結束(終)。

衪是創造主,也是受造物的看顧者; 衪是宇宙的創建者,也是每分每秒的營運者。 衪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衪是永不動搖、永不改變、永不失敗、­永不落空。 衪曾受創,卻帶來醫治;衪曾被刺,卻減除傷痛。 衪受控告,卻帶來自由;衪曾死亡,卻帶來生命。 衪復活以致帶來能力,衪掌權帶來平安; 世界不能理解衪;軍隊不能擊敗衪;學校不能解釋衪;領袖不能忽視­衪; 希律不能殺害衪;法利賽人不能迷惑衪;群眾不能左右衪; 尼祿不能毀滅衪;希特勒不能封鎖衪;新世紀運動不能取代衪; 歐普拉也不能闡明衪。 祂是首先與末後的,是開始與結束, 祂是創造主,也是受造物的看顧者, 祂是宇宙的創建者,也是每分每秒的營運者, 祂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祂永不動搖、永不改變、永不失敗、永不落空, 祂曾受創,卻帶來醫治,祂曾被刺,卻減除傷痛, 祂受控告,卻帶來自由,祂曾死亡,卻帶來生命,祂復活以致帶來能力,祂掌權帶來平安, 世界不能理解祂,軍隊不能擊敗祂, 學校不能解釋祂,領袖不能忽視祂, 希律不能殺害祂,法利賽人不能迷惑祂, 群眾不能左右祂,尼祿不能毀滅祂, 希特勒不能封鎖祂,新世紀運動不能取代祂, 歐普拉也不能闡明祂, 祂是光、祂是愛、祂永遠長存、祂是主, 祂是善良、祂是恩慈、祂是溫柔、祂是神, 祂是聖潔、公義的、有能力的、純潔的, 祂的道路正確,祂的話語常存, 祂的旨意永不變,祂關注我, 祂是我的拯救者,祂是我的救主, 祂是我的嚮導,祂是我的平安, 祂是我的喜樂,祂是我的安慰, 祂是我的上帝,祂掌管我的生命。

上帝话语的教义——第一章 位格-话语模式 (第一部分 取向定位)

Wednesday, June 29th, 2011

《上帝话语的教义》

原著:约翰 M. 傅瑞姆(2010); 翻译:陈彪(2011-)

第一章    位格-话语模式

此卷书的主要论点在于上帝对人的讲话是真实的。这点很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说话。上帝说话让我们能够明白祂,并能合宜的回应。合宜的回应有许多种:相信,顺服,爱慕,悔改,欢笑,痛苦,悲伤等等。上帝的讲话经常是命题式的:上帝向我们传递信息。但是,它远超过这一点。它包括了在人类沟通中,我们所看到语言的一切特征,功能,美妙,和丰富,甚至比这些还要更多。因此,我想要定义的上帝话语的概念,远比我们过去四十多年来热烈争论的“命题式的启示”,要来得更加广泛,虽然命题式的启示是其中的一部分。我的论题是,就其本质和层面而言,上帝的话语是祂对我们位格性的沟通。

那么想象一下,上帝此时此刻就在对你说话,按你能想象的最真实的情形,或许就像夜晚,站在你的床边向你讲话那样。祂对你说话,如同你最好的朋友,你的父母,或你的配偶。在你头脑中决不会疑问祂是谁:祂就是上帝。在圣经中,上帝经常以这种方式对人讲话:对在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讲;对挪亚讲;对亚伯拉罕讲;对摩西讲。即便是发话者告诉他们做些他们还不理解的事情,因着某种缘故,他们都被全然的说服了,知道这说话的就是上帝。如果上帝要我带着我的儿子上山,把他焚烧献祭,就像创世记22章亚伯拉罕的情形,我可能会认为这不是出于上帝的,不可能是上帝,因为上帝决不可能吩咐这样的事。然而,亚伯拉罕却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晓得是什么缘故,亚伯拉罕知道这是上帝对他讲话,他知道上帝期待他要那样做。在此我们会质疑亚伯拉罕的判断,就像齐克果在他的惧怕与颤兢 中的描写那样 。但是,如果上帝是上帝的话,如果上帝是正如他自己所宣称的哪一位的话,难道他不能够使亚伯拉罕相信,这讲话的真的就是上帝自己吗?难道祂不能毫不含糊的在亚伯拉罕的意念中表明祂自己吗?

那么想象一下上帝个别(位格性)的对你讲话,祂给你一些信息或是吩咐你做什么事。难道你会想要跟祂争辩吗?你会批评他所说的吗?你会在祂的知识中找出不合宜之处么,或挑战祂命令吩咐的正确性吗?我希望你不会那样。因为那是自找倒霉和灾难的方式。当上帝说话,我们的角色是信靠,顺服,欢喜,悔改,悲伤——无论祂让我们做什么。我们来自心中的回应应当是毫无保留。当我们明白了,就不该犹豫。我们有时会批评别人的话;但是,上帝的话语不该是我们评头论足的对象。

有时在圣经中,我们的确听到上帝与祂对话者之间有“辩论”。亚伯拉罕为在所多玛的侄子罗得的性命祈求(创18:22-33) , 摩西祈求上帝不要毁灭以色列人(出33:12-23)。但是,在这类谈话中,没有人应该质问上帝说出的真理,上帝作祂喜悦之事的权利,或上帝决择的公义性。其实,亚伯拉罕辩论的根本前提,就在于“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 (创18:25),对这个修辞性反问的回答必须是肯定的。亚伯拉罕与上帝的辩论是一个祷告,祈求上帝在祂宣布即将到来的审判里,法外开恩。亚伯拉罕在此祷告中持之以恒,就像每个信徒都该做的那样。但是,他没有质问上帝对他讲话的真理(罗4:20-21)或者上帝计划的公义性 。有时候,圣经中有信徒认为上帝有错,确有其事,就像约伯那样(伯40:2),但是,那是罪,这样的人需要悔改(40:3-5; 42:1-6)。

上帝位格性的讲话在圣经中并非少见。事实上,这是推动圣经叙述前进的主要驱动机。在圣经故事中焦点事实总是上帝的话语。上帝在伊甸园中对亚当和夏娃讲话,从而定义了他们基本的使命(创1.28)。所有人类的历史就是我们对上帝话语的回应。上帝再度对亚当讲话,禁止他吃禁果(创2.17)。那个话语在第一对夫妻面前成为焦点事实。如果他们顺服,上帝就继续祝福。如果他们背叛,祂必将诅咒。叙事中这对夫妻是否知道这正是上帝对他们的讲话,没有留下任何怀疑的余地。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不知道祂说了什么。上帝已经给了他们祂位格性的话语,圣洁和明确。他们的责任十分清楚。

这就是在我们说上帝的话语是“权威性”时,我们的意思。就我前面罗列的许多功能里,上帝话语的“权威”有广泛的含义。当上帝传递信息时,我们就有责任去相信。当祂告诉我们做什么时,我们就有责任去顺服。但祂告诉我们一个比喻时,我们有义务将我们自己放在这叙述中,默想其含义。当祂表达情感时,我们就有义务去感谢和报答。当祂给我们应许,我们就有义务来信靠。我们可以把语言权威定义为它对听众产生义务和责任的本领。因此,一个绝对权威的讲话就产生绝对的义务和责任。责任和义务不光是涉及到我们已经看到的语言的内容。同时,它是语言权威的结果。

正如我们所知,亚当和夏娃悖逆不顺服,众多的问题从此产生了。这些上帝曾经宣告为美“好”的人,怎么会带领其余的创造界悖逆祂的话语?叙事并没有告诉我们原因。另一个问题是他们怎么会想要悖逆上帝?他们曾知道祂是上帝。他们也明白祂话语的权威和祂祝福或诅咒的能力。为何他们要出此下策的违逆,他们知道这会给他们自己带来诅咒呀?由于以蛇形式出现的魔鬼撒旦,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撒旦以推测的方式对上帝的话语进行干预和敌对,散布反驳上帝话语的言论。但是,为何亚当和夏娃会给魔鬼任何的一点信任呢? 我认为最意味深长的答案,就在于亚当和夏娃想要成为自己的上帝。不光是冲动、自大,更是非理性的,他们将上帝的真理与谎言作了交换(对比罗1.25)。因此,他们把上帝的诅咒带到自己身上(创3.16-19)。显然,他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上帝的圣言是清晰和真实的。他们应该来顺服它。

挪亚也听到了上帝位格性的讲话,告诉他建立方舟。跟亚当不同,他顺服了上帝。他或许会像他的邻舍,或像亚当那样,上帝不该有这样的权利做这种事。为何要在沙漠中建造这艘巨大的船?但是,他还是顺服了上帝,而且,上帝也证实了他的信心。这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约书亚、基甸和大卫的十分类似。这些和其他的叙事都是以上帝位格性的讲话开始,经常说些难以置信的话,或吩咐做难以做到的事。叙事的进程取决于人物的回应,是信仰还是不信仰。希伯来书11章总结了忠信的那些伟人。即便是在新约圣经里,信仰仍旧是听上帝的话,并按其行事。

这就是圣经的故事:上帝位格性的对人讲话,和人以合宜或不合宜的方式回应。
圣经坦白的表明,基督徒人生最基本的本质就是:有上帝的话语并遵行它。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约14.21)。我们能够知道有关上帝的一切,我们之所以知道,是因为祂已经透过祂位格性的讲话告诉了我们。我们对上帝的一切本份都来源于祂的命令。透过基督恩典而来的一切救恩应许,都是从祂自己口中而出的上帝应许。难道还有其他可能的来源吗?因为这救恩信息与我们那些推崇自身价值的自我感受是那么的直接抵触,与我们那些怎样挣得上帝恩宠的自我想法是如此的大相径庭。

当然,人们会问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从哪儿得到上帝位格性的话语,因为他通常不再用祂和亚伯拉罕 当年讲话的方式给我们讲话(这属于“正典”一类的问题)。还有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理解上帝的话语,毕竟我们与它起初给予的文化情形相距遥远(这属于“释经学”一类的问题)。我会在后面合宜的时候处理这类问题。但是,我们的答案绝不能是上帝位格性的话语没有提供给我们,或是让我们无法理解。如果我们采用这类说法,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与圣经福音的接触点。上帝以位格性话语与人类沟通的理念充满了圣经的每个地方,因此,它对圣经每一个教义都是至关重要的。若上帝真的没有位格性的向我们说话,那么,我们就失去了相信诸如靠着恩典得救,面对审判,基督救赎祭等教义的任何基础,甚至根本无法相信圣经启示的这位上帝。的确,若上帝没有位格性的向我们说话,那么,基督教中重要的一切只不过是人为的猜测和奇想而已。

然而,对任何一个研究过近代神学历史的人而言,显然易见的事实,就是主流的自由派和新正统派的传统,实际上否认出现过这样位格性的话语,甚至否认这种事能够发生。其他人则说虽然上帝位格性的话语曾经在过去出现,但是,如今它不再是有位格性的话语,因为在释经学和正典方面的一些难题。如果这些神学是真的话,我们全都失落了。

本书就是要为基于圣经的、上帝沟通的位格话语模式,作出解释与辩护。因此,它与许多有关启示与圣经的神学著作十分不同。显然,这本书将与自由派和新正统的立场不同,可却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分析它们。本书也与最近不少保守派作者的许多书籍不一样,这些书籍的目的在于展示我们能从圣经的批评者那里学到什么,圣经无误的观念需要怎样重新定义,界定或取缔 。我不怀疑我们能从对圣经批评的学者们学到一些东西,不过这不是在此地的负担。就圣经无误而言,我认为从它在字典中的定义和依据原本使用者的目的来理解圣经无误,这是一个完美善意的观念;但是,这不过是一个更大画面的一个要素和层面。这个术语比我们在高举圣经权威方面需要说的少了很多。我要论证的就是,圣经,加上所有其他上帝向我们传达的启示,它们被尊崇的程度都不该亚于上帝位格性的话语。

为了表明这个论点,我不认为有必要采纳现今通常在神学界的作法,先从教义的历史背景和当代的各种观点入手,然后选择可行的观点。我在本书的第3-7章中总结了我对自由派立场的看法,我也希望在本书以后的增订版和其他的写作中能有时间与这些立场有更多的互动 。但是,虽然我们能从教义历史和当代神学家那里有所收获,对我们问题的最终答案必须要来自上帝话语本身。而且我不认为你需要绞尽脑汁才能得到答案。你不必涉足的深奥、复杂的解经过程。你需要的只是寻找最显著的部分,跟随它们的引导,而不是一头栽到启蒙运动的怀疑主义中去。这本书将试图阐述这些最显著的教导和探索一些它们带来的含义。

本书与其他有关启示和圣经教义方面书籍的主要不同,正如我在此所说的,压倒一切的,就是要毫不松懈地、自始自终地与圣经对它自己的看法一致。在这个方面,我不但在意维护圣经对圣经的看法,而且要按照圣经自己的世界观,它自身的知识论 和它自身的价值观 的路径来维护圣经。我承认这里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我是在用圣经来辩护圣经。然而,在寻求辩护真理的一个终极标准时,这类的循环论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此时的辩护自身必须有义务对那个终极标准负责 。当然,我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圣经之外的考量来支持此论证,如果这些考量合乎圣经的知识论。然而,归根到底,我信托圣灵带给本书读者们的劝导与说服。我们将会看到,上帝向人类传达的信息从头至尾是超然的。

上帝话语的教义——前言

Thursday, June 23rd, 2011

《上帝话语的教义》

原著:约翰 M. 傅瑞姆(2010); 翻译:陈彪(2011-)

前言

2009年4月我跨入了70岁。1980年我的父亲在他72岁的时候过世了。医生发现他患上了急性的血癌,6个月之后他就被主接去了。因此,我越来越多的数算死亡的含意。我不是陷入忧郁,其实,现在我身体很健康。我是信主耶稣基督的人,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与祂荣耀的团聚。但是,当我还在这儿的时候,我需要常常强调赎回时间。如果上帝怜悯,还有许多我想要梳理清楚的事情。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我已经写作了三本大部头的书籍,属于主权神学系列。它们包括《上帝知识的教义》(DKG),《上帝的教义》(DG) 和《基督徒人生的教义》(DCL)。现在的这一部,《上帝话语的教义》(DWG) 是这个系列计划的最后一部。其实,我对这部书的构思比其他的还要早。在耶鲁读书的时候,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启示和圣经论方面的(遗憾的是,我的博士论文没完成)。在神学院教书的四十年中,我每年都有机会讲授上帝话语的教义。并且,我在这方面还撰写了不少的文章和书评。我累积了大约600多页这个领域文献的读书笔记,都是打字版,单行距的精要。我希望在主接我回家之前,能够完成《上帝话语的教义》。

但是,总会有其他许多的事情要做,况且写大部头书是个艰巨的差事。《上帝知识的教义》与《上帝的教义》之间就间隔了15年的时间。原因就是在于我的主权神学需要做很多的研究,加上我其他工作要求做的那些紧急的事情。这些紧急的事还在继续向我招手。因此,我认为就人为因素来看,绝不可能按着我原来的计划,在2到3年内写完《上帝话语的教义》。

因此,以防万一,上帝没有让我按着我原本的打算写完《上帝话语的教义》,我就想到把现在的这个初稿留给大家,这比我原先打算要写的,来得更为简洁。在我脑海里,大体有一个相当清晰,我要表达的基本内容。因此,我认为我可以现在就写出本书的简要版,如果上帝许可,以后再加增订的部分。而这个简要版不会做太多的文献考证:相对较少地引用历史和现今作者的文献。我将比我通常会更加小心,避免跑题太多,扯的太远。这里,我只是给出我基本主张的纲要和它们的基本论证。这样,即使我的研究还没有到位,在桌面上,我们总归有些东西可以讨论了。

我根本无法和加尔文相提并论,但是,或许这本书多年后,会不断变厚,就像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有多次的修订版一样。或者,我干脆再写其他的一两本书,来处理历史上和当代中有关上帝话语和圣经的讨论。

另一方面,我可能根本就不再扩展这个项目了。说实话,我宁愿只有这个简要的版本,如果我加上大量与历史和当代文献互动的内容,我反而还有些担心这会有损现有的部分。通常我的读者们都知道,我对当代神学家(包括福音派神学家)典型的治学方法持批判的态度,就是在他们的作品里,包含了与其他神学家的大量互动,却跟圣经本身只有很少的互动。这是从神学的学术模式里继承下来的东西,我在其他地方对此已经做了批评。与其他的神学文献互动在不少方面,的确有它的价值。但是,最重要的是圣经自己告诫了我们什么。我的目的总是在强调后者,尽管多一点前者或许能让我的作品得到更加广泛的接纳。专注于圣经而没有附加那些神学环境,会给我的论点有一种质朴的无华,一种宝贵的犀利,这正是我想要有的效果。因此,无论上帝再给我有多少的年日,这个简要版的《上帝话语的教义》,有可能就成了最后的版本。

我越是思量这事,我就越觉得这本书是我至今为止写得最好的著作了。

感谢许多人对此系列其他书卷赞誉的话和建设性的批评。若是你注意到这些书卷有太多的“自我参照”,就是我经常让读者们参阅我其他的书卷,那我的答复就是这其实是主权神学系列的特性。依我之见,这个系列本来就是一个整合的项目,为了建立一个出自圣经之神学的统一愿景(异像)。我相信大多数我的读者们能理解这一点,而且透过参阅这种跨越书卷之间的对应讨论,我其实是在事奉他们。这其实就是一种参阅的工具,是对那些索引、分析纲要和目录的补充。我期望这种做法不要引起对我个人过多的注意力;这不是我的本意,我不认为这会导致那种问题。无论如何,我认为这些参阅说明对那些有兴趣整体性的了解主权神学项目的人来说,的确是一种服事。

如果“自我参照”的评论是在乎我使用了第一人称代的名词,及其我有时候的意识流状态,我只好再说,我不会为此道歉或改变的。我经常说,神学总体来说不是一种学术科目,一定要去墨守冷冰冰的非位格性的学术规范。其实相反,正如在新约里展示的那样,神学是高度位格性(个别性)的沟通,是信仰的见证。我们的上帝是有位格的,同样基督教的教训也是位格性的。在这一点上,我永远都不会改变。如果神学共同体已经采纳违背此愿景的规则,那么,要改变的是他们。

那么,这种个别性(位格性)的径路会有损于我神学里强调的以上帝为中心的核心吗?我愿意邀请读者们在这一点上做出自己的判断。可是,如果这种建立神学的进路是合乎圣经的,它就不会削弱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诗篇18篇(还有许多类似的经文)具体地展示出,大量个别性的自我参照不光是与上帝为中心之间相互协调,还实际上会加强这一点。“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第二节)。诗人在这里明确地展现出,在他整个人生中上帝具有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

对于这本书的献词有必要交待一下。爱德蒙•克劳尼是费城韦斯敏斯德神学院的首任院长。他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和指导,从我就读韦敏作神学生起(1961-64),直到他几年前去世之间都是这样。从1968-80年间,在费城的韦斯敏斯德神学院我们成为同事;接着从1980-2000年间,在加州的韦斯敏斯德神学院我们继续做同事。在我作神学生期间,费城的韦敏真是个学习圣经论的奇妙之地。实际上当时的每一位教授都为捍卫圣经的权威做出了一些重大贡献。然而,依我之见,爱德蒙•克劳尼在勾画整体的大画面中最为出色,这就是圣经自己几乎在每一页上,都从不同方面断言上帝话语的权威,而基督徒人生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忠诚的回应上帝的话语。虽然爱德蒙从未在这个方面撰写重量级的书籍,但是眼前的这卷书正是追寻他那个愿景的结果。

爱德蒙和我在某些我们都认为重要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敬拜的规定原则,敬拜中当代诗歌和乐器的合宜性,讲道预备中圣经神学的主导地位,基督与文化关系中“两个国度”的观点,及其诺曼•谢伯德神学的价值。这些问题在改革宗的圈子里引起了摩擦,双方的一方想要将另一方排挤出改革宗的共同体。但是,爱德蒙和我的友谊从未因这种分歧而中断过。他尊重我的改革宗立场,即使其他的人有质疑。因此,我一直珍惜他的忠诚,智慧,和厚道,直到他去世。我在此特意尊重他,同时也效法他遵行上帝话语的神学。

分析纲要不是《上帝话语的教义》章节的内部结构的镜像,因为大致而言,这些章节并不是严格区域的划分。然而,它仍旧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大纲。我认为它有助于对此书的了解,这就在于它不同于主权神学以前书卷纲要的之处,因为读者可以看到这些论点逐渐发展的过程,这是他们只读本书各章时,不一定会掌握到的地方。因此,虽然这个分析纲要与前面主权神学各卷的有少许的不同,就我的看法而论,它实际上是一个改进。

《上帝话语的教义》用不同的方式拼写上帝的话语 或话语(英文)。当上帝的话语或话语特指成文,写成的上帝话语(圣经)时,话语在本书的英文中采用大写。同样,当话语在特指基督作为道(话语)成为肉身时,话语 也采用大写。其他时候,上帝的话语和话语将使用小写。

我在此要感谢改革宗神学院的董事,管理人员和教师团,在2007年春季给我一学期的科研安息期,让我有机会预备此卷书的写作。再次感谢P&R出版社他们多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特别感谢约翰•修斯和凯瑞•麦嘎纳逊对此卷书的编辑工作。

上帝话语的教义——巴克博士的序言

Thursday, June 23rd, 2011

 《上帝话语的教义》

原著:约翰 M. 傅瑞姆(2010); 翻译:陈彪(2011-)

巴克博士的序言

最近,从前的一位学生来信给我,问道:

巴克博士,在新近有关圣经特性的书籍中,除圣经之外,是否有你认为称得上是“权威大作”或近乎“必不可少”的?
当时,我的确还无法指出一本达到这样标准的书。但是,现在我能了,就是本书。

这是四部巨著系列的最后一卷,称为主权神学系列。前面的书卷包括《上帝知识的教义》(DKG),《上帝的教义》(DG) 和《基督徒人生的教义》(DCL)。现在这部《上帝话语的教义》(DWG) 堪称是本系列的冠冕之作。作者本人也斗胆表示说,“我觉得这本书是我至今为止写得最好的著作了。”我完全赞同。无论从实践还是从顶峰的层面看,它都是这个系列的终结篇,从广义上来说,系列从一开始就都是专著在上帝话语的主题上。将前面几部各自的思绪汇总起来,发展成单个的系统纵览,它现在可以独自站立,它自己就像一个划时代的标记单独矗立。我能够引荐此书,真是自己的莫大荣幸。

我记得肯定是在60年以前,我从詹姆斯•丹尼那里得到一个想法,就是在教导系统神学中,理想的情形是该把圣经论的教义面对处理两次——第一次是开头时,在于建立知识论和方法论;第二次是在结束时,在于整合有关圣经的所有智慧成为一个结晶、工具、上帝的传送带,即通过收集和综合一切各种形式教义内容的过程,将其清楚地展现出来。丹尼自己从未尝试这么做,而事实上,里奇尔(Ritschl)在他的思想里都承认,他无法一致地达成这个目标。我从未尝试过,我认识的教师中也没有过。但是,虽然这本来不是约翰•傅瑞慕刻意追求的目标,但大体而言他实际上已经达成了此目标!就是以知识论和方法论开始这个系列,再按丹尼提议回到整全的圣经论作为系列的结束。这个庞大项目,自始至终,都完成得相当完备和卓越。

傅瑞姆在几所保守的改革宗神学院执教达四十多年之久,在他在教授的不同课程中,上帝话语的教义是他几乎每年都要开的一门课。在他自己的圈子里他赢得了许多人的仰慕,不过,在更广泛的福音派和基督教的世界里,他的影响力还未达到该有的地步。我希望主权神学系列,特别是这本书,能够改变这种情形。因为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他治学的广度,精度,清晰易懂,严谨的以神为中心,对实际问题的敏锐,分析的深度,融会贯通了基督徒的智慧,和全身心对上帝成文话语的忠心,而这一切在他不知不觉地论证中,都天衣无缝的结合成一个大有说服力的、振奋人心的世界观。本书中有两点特别的可贵之处,值得在此分别提及。

首先,在此书中将所有主题联系起来的“总体构想”就是它的牧养性,对我来说,本来就该如此。在我写这个序言时,我认识一位姓金中国人,是位70岁的种瓜妇人,她说,“读圣经就像上帝在和你讲话一样。” 其实,这正是傅瑞慕自始至终追随的真理,正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他自己事奉塑造的方式总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他开场白的第一段中,他写道:

此卷书的主要论点在于上帝对人的讲话……很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说话。……我的论题是,就其本质和层面而言,上帝的话语是祂对我们位格性的沟通。

在其他地方,他说位格-启示是他的主题,而且他保持这个主题作为必要的架构,从而在其中维系着所有纯正的神学思想和其发展。这个进路的深刻正统性是显然易见的。

其次,正如圣经呈现的那样,上帝深奥的特性和敬虔的特质,在这里以三重层面的多重视角性呈现出来,这已经成为约翰•傅瑞慕的招牌了。在其概念上,每个三角里的任何一角即是独特的,又是与其它两个角密不可分的,而且它们之间必须总是连系在一起。因为傅瑞慕坚信,我们在此有从圣经告诉我们的有关三一创造主的一个相似的影子,就是称为实施的三一论。在上帝合一的里面,圣父发动,圣子调解,圣灵实行,所有三个位格每时每刻都一起同工。因此,全权之神,就是主权之神,其表现就于在祂的掌管,权柄和同在。上帝向我们的启示包括事件,话语,和位格,因此启示本身具有环境性,语言性和关系性,同时,从我们作为启示接受者的角度来说,启示就具有准则性,处境性和存在性。同时,对启示的回应就是一同拥抱信仰,顺服和参与在其中。傅瑞慕给予我们的这些基于圣经,专注于神学的思想图形,一定会拓展我们的思想,清晰我们的异象,让我们受益良多。正如傅瑞慕把神学定位为将上帝的话语应用在我们人生的每个层面里的那样,多重视角性的视角所照亮的就是把真理整合在神-人关系上,这一点真该得到赞扬。

我们说到哪儿了?“权威大作”?真是毫不夸张,“必不可少”?的确是千真万确。你觉得约翰•加尔文、约拿单•爱德华兹、亚伯拉罕•凯波尔、本杰明•华费德,这四个我常誉为改革宗巨臂的人物,会像我这样热心地大力举荐这本巨著吗?我想会是八九不离十。

我该说的都说了。现在轮到你了,请你亲自品尝这精美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