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同心代祷’ Category

信心的冒險之旅

Wednesday, May 25th, 2011

亲爱的弟兄姐妹,

这是我们中间一位宣教士的代祷信。因为她称之为学习篇,里面提到的事奉与通常的代祷信不同。从而往往与普通的基督徒更有关联。在这个分享中,信心的冒險之旅这个词对我个人很有触动。愿上帝带领我们时常活在基督的应许中。

陈彪牧师

———————————————————————————————–

學習篇——信心的冒險之旅

親愛的代禱同工:

上回代禱信發出後,有同工問我如何解决?我的回答是: 上帝教導我去面對和解決内在挫折的方法:再次相信他的屬性和應許,並學習亞伯拉罕作為寄居者的信心。

剛好這學期我的網路神學課程的主題是舊約歷史,談舊約歷史一定要提到亞伯拉罕,在創世記12:1-7描述亞伯拉罕僅僅就上帝在12章1-3和7節向他說話這有限的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他遵行上帝的吩咐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上帝所要指示他的地去。亞伯拉罕的信心建立在對上帝有限的認知上,不但如此,上帝似乎也没有清楚地指示要去那裏,只是說要離開並出去,然而,亞伯拉罕就這樣開始他的信心冒險之旅。

亞伯拉罕的這決定帶給自己和家人一種高風險的生活方式;寄居的游民,他的身份一直會是一個外地人,而且在不是自己的土地上居住,没有任何從統治者或土地擁有者而來的保護,完全没有所謂的“公民權”。我認為這是時時處在内心和外在環境雙重高壓的生活形態,他卻能持續相信神對他的應許(包含國度/土地的擁有權、後裔極其繁多、萬國祝福管道等應許)。亞伯拉罕的信心可以稱之為超然的信心(超越環境和内心張力,也超越人能够理解的)。

再加上上帝所設計的三道障礙:撒拉不生育、迦南人占有當時的土地、饑荒連年不斷等容易讓人信心裹足不前或打道回府的因素,若不是亞伯拉罕擁有超越環境的信心,實在令人不解何以亞伯拉罕能繼續按照上帝的吩咐過高風險、無保障的生活。亞伯拉罕在各樣情况中展現他對上帝和他應許的信心;例如當他和同甘共苦的親屬羅得都被上帝祝福到甚至羊羣、牛羣過多而滋生争吵必須分開的時候,他竟然慷慨地讓晚輩羅得優先選擇肥沃土地,那是因為亞伯拉罕相信神會按他的信實照顧他。神也再次重申他對亞伯拉罕的應许(創13:14-18)。

在創世記14章,亞伯拉罕再次面對信心的障礙;羅得被擄,而亞伯拉罕一再顯出他對上帝的信心,以少勝多,以寡撃眾,將被擄的一切都奪回(創14:1-16)。即使面對所多瑪王世俗式的建議(創14:21),亞伯拉罕的回應是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14:23)。他的忠誠和對上帝的信心使他樂意維護上帝的名聲。

信心的旅程中雖有不甚光彩的篇章;亞伯拉罕在缺乏公民權和安全感的驅使下,慣常讓自己的妻子說謊來維護自身的安全。然而,神並不用速成的方法使給亞伯拉罕的應許馬上實現,而是不斷地運用環境和超然的事件發生來幫助亞伯拉罕的對上帝的信心邁向一个關鍵的高峰:獻上他所鍾愛的獨一愛子以撒(創12:10-20,20章)。

思考亞伯拉罕的信心生活幫助我願意效法他的榜樣,繼續將我下垂的手和發酸的腿抬起,邁向上帝為我預備的信心冒險之旅!信心是一生的過程,願我們的一生所經歷的過程不斷展現我們對上帝的信靠!

敬頌 上帝是我們的拯救者!

請代禱 6月2到10號的波士頓短宣,能遇到好果子,並鼓勵所有的橋樑同工!

主内 佳櫻敬上

信仰问答——天堂和称义

Friday, May 20th, 2011

信仰问答——天堂和称义

作为教会的长老或牧师,常常要回答一些弟兄姐妹的信仰生活问题,牧养圣徒。但是,不是每个email   的通信都适合拿出来共享的。但是,感谢上帝,最近霍林红姐妹(已经回到中国)与洪军长老的信仰问答,就适合共享。在征得洪军长老的同意后(霍林红姐妹大概也不会反对),我发给大家,激励我们一同真道长进,直到长成耶稣的身量。

陈彪牧师

———————————————————————————–
2011/5/9 linhong huo写道:

李长老您好!
虽然好久没有联系,但是因为我经常通过教会的网站听讲道,很多篇录音都会听二遍以上,所以能够听到牧师和你的声音,知道你们是活在基督里的人一定都会有平安的,每当想起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就会非常愉快,感谢上帝让我认识你们。我现在看华理克的《标竿人生》,里面讲到人在永恒的世界里只有两个选择,天堂和地狱,我想知道,现在当基督徒死亡的时候,都说他去了天堂,那么天堂在哪里呢?是在天上吗?圣经上 说当基督再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复活,坟墓里的人都要出来接受审判,然后就会是新天新地,那么复活的人包括基督徒吗?他们也会接受审判吗?坟墓里的人又 是指什么人呢?人类不是要生活在地球上管理地球上的一切吗?又怎么去天堂呢?这些我想不明白,请长老帮忙解释解释。

另外请转告陈牧师,我已经可以放声祷告了,因为当时在美国,每当祷告时只要一听到自己的声音,心就会跳动的很厉害,感到很紧张,就会哭出来,陈牧师因为这件事帮我祷告,现在已经好了,感谢!还请帮我问候我们迦南小组的兄弟姐妹们。

求主保佑您们大家!
霍林红

2011/5/10,Hongjun Li 写道:
林红,你好!

非常高兴收到你的来信,得知你们平安并在祷告上大有长进,非常替你感谢神。

也特别高兴你来信询问一些信仰问题,现在作简单答复如下:

关于天堂。我们受民间宗教的影响,习惯把天堂想象成在天上某一个具体的地方,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不确切的,我们所说的“天堂”实际上就是圣经里 说的“天国”或“神的国”,表示是神完全掌权的任何地方或疆界,在那里不再有死亡和疾病,也没有痛苦和忧伤,神的恩典没有任何拦阻的临到人间。这是所有基 督徒最终的归宿,所以,每一个真心接受基督的人,都是神国的子民,他们会永远活在神的国里,有神与他们同在,就是天堂。

人死了以后,他的身体可以葬在墓里,但是他的灵魂要进入阴间,等候将来的审判。而基督徒死后,他的身体一样葬在墓里,但他的灵魂却安息在主的怀 里,等候复活。当基督再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复活,“墓里的人”一般指所有死去的人,他们都要复活,但复活以后的结局却大不一样:信主的人,神会赐给他 一个新的再也不会朽坏的身体,进入天堂得享永远的喜乐;不信的人,神要按照他的行为审判他,不幸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经得住神完全公义的审判,因为世人没 有一个人不曾犯罪。基督徒是已经被“提前审判”过的人,所以基督徒复活以后,不需要被审判第二次。“提前审判”是基督教信仰的关键,在这次“提前审判” 中,耶稣基督承担了我们的罪,他代替我们接受了审判,所以才被钉死了,那些接受耶稣为他承担罪恶的人,就是相信耶稣为救主的人,就是基督徒,在这次“提前 审判”中,因为基督已经承担了我们的罪,我们就被神宣告为“无罪”(称义),这就是“因信称义”的意思,所以,“因信称义”是神对基督徒“提前审判”的做 出的赦罪宣告,这一宣告一直到基督徒复活以后,都有效,所以基督徒复活后不需要再接受一次审判。

当基督再来时,是降临到地上,把死亡和罪恶从地上彻底消灭,神的旨意运行在地上,就像运行在天上一样畅通无阻,这时神的国就完全降临到地球上 了。这一点在主祷文中讲的很清楚:“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所以,神的国是从天上 降临到地上,我们因信耶稣,就得以进入神的国,在地上继续完成神赐下的文化使命。而不是基督徒要离开这个地球,到天上某个地方进入神的国。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你有帮助,更盼望能经常收到你的来信。

请向森伟和代莹问好,今年教会青少年团契没有回国计划,以后如果有计划,一定会提前告知你们。

主恩常在

2011/5/11 linhong huo写道:

洪军长老,您好!

收到您的回信非常开心,仿佛又回到和您们查经的时候,不知不觉回来已经一年多了,虽然和您们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接触,却改变了我的信仰,以前查经的时候,您 们说信靠耶稣基督可以带来平安,可以让心灵平静。当时,我不理解,更没有感受,只有迷惑不解,可是前一段时间,慢慢地发现,通过读圣经,听讲道,祷告,我 的心里开始有了以前从没有过的平静,特别有时候有事情心里不安时,通过祷告也能够让心灵平静下来,我想,这就是您们说的平安吧。不知道对不对?

您的回信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堂,也明白了人死后会去到那里,可是还有两点不明白:

1;基督徒靠着‘因信称义’,已经被神提前审判,当基督再来时可以直接进入天堂享有永久的喜乐,那么,仅仅是‘因信称义’就可以了吗?不要求基督徒在行为上活出神的模样吗?如果已经是基督徒,但是活着的时候行为很不好,死了以后会复活吗?还会被审判吗?

2,不信的人当基督再来的时候会复活,接受审判,因为人都是有罪的,所以都会被定罪,那么,对于那些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到基督教的人,公平吗?

以后可能还会有问题烦劳您,希望没有给您增加负担。

最真挚的问候罗彧,陈牧师,师母!

感谢神的带领,感谢教会,感谢您们!

霍林红

在 11-5-12,Hongjun Li 写道:

林红姐妹,很高兴你提出这些问题。

1。“因信称义”是在人类已经完全堕落的现状下,神对人类实施拯救的一个关键步骤,但不是拯救的目的。因信称义的意思是,当人无力行义的时候, 神因耶稣基督的义行,借着人的悔改和相信,把基督的义“归给”相信的人。所以这些人在神眼里被“算为”义人,就是不再被定罪的意思,是一种身份的改变。同 时,神赐给人圣灵内住在里面,帮助人从“义人”的身份和地位,进入“义人”的实际,就是活出一个讨神喜悦的人生,这个过程叫做“成圣”,是基督徒一生的功 课。任何人在有生之年都不可能达到完全成圣的地步,因此我们每一天都需要在神的恩典下努力尽我们的本分,每一点进步,都是神的恩典,偶有失败,也不必担 惊,神不会收回他赐给我们的救恩,反而会借着各种环境,甚至借着我们的失败,来达成使我们不断成圣的目的。

2。福音是本乎恩典,不是出于“公平”。公平是得应当得的,人按照本性,当得的只有审判。恩典本身就意味着“不公平”,是将我们当得的审判不给 我们,我们不当得的永生反而赐给我们了。所以,人不应该得了便宜卖乖,反过头来怪神不公平。应该换个角度来看,不是神对那些没有听见过福音的人不公平,而 是对我们这些听见福音就相信的人“不公平”。

很高兴你提出这些问题,如果有解释不清楚的地方,请来信继续探讨。

主恩常在

洪军

2011/5/14 linhong huo写道:

洪军长老,您好!

谢谢您的回信,我明白了“因信称义”是基督徒最基础,最根本的开始,而活出一个荣耀上帝的人生,才是基督徒一生的 功课,您说我们每天都需要在神的恩典下努力生活,当我们顺利的时候,很容易想到神的恩典,可是当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又很容易迷失,怀疑神,这个时候怎 样做可以很快重新建立信心呢?

关于福音的解释,明白了神对人的爱是多么伟大,更觉得应该让世上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国内很流行微薄,好像facebook,不知道您有没有,那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福音的方法。

回答我的问题占用了您的时间和精力,谢谢您!

感谢主的恩典

霍林红

在 11-18-12,Hongjun Li 写道:

林红姐妹,

感谢神让你在信仰方面非常敏锐,盼望你在基督里多多长进,被神大大的使用。

我在现代通讯方面已经跟不上队伍了,只会用e-mail,其它工具都不会用,就这样,很多信件还忙不过来,都要请罗彧来帮忙。

很高兴和你探讨信仰问题,这不叫占用时间,这些时间用得其所。
愿神祝福

洪军

避免浪费基督教育的十大提醒 (Kelly M. Kapic)

Thursday, May 12th, 2011

避免浪费基督教育的十大提醒

陈彪

上个周末我和师母开车到Covenant College参加了女儿大学毕业典礼,心中十分的感恩和满足。作为毕业生,他们4年中得到许多整合的教育,自己也付出许多的辛劳,而快乐、友谊、失望等……都伴随着他们成长;做家长的我们,更多是透过祷告、金钱和引导来支持和帮助儿女们,走过他们人生的迈向成人的关键阶段。

在毕业的晚宴和早晨的典礼上,我们听到了许多美好的见证、劝勉和祷告。当我回到IIIM办公室与同事分享到晚宴时,Dr. Kapic精彩幽默的Top 10 ways you could squander your education的内容后,有人说你应该和大家分享一下。或许这个10大提醒对我们成人的基督徒人生,也是一个极好提醒。我没有像女儿那样记了完整的笔记,只有十大提醒的字眼。如果有什么杜撰和误解,全都是记忆失丧的错。有一点保证没有记错,他们2011届的毕业生的经文是“[上帝]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基督]里面藏著。”(西2.3)。

10、幽默——如果你还不能自嘲的话,还把自己看的太重要的话,你一定会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

9、好奇——如果你放弃了你的好奇心,不再对人生、未知领域抱有一定的探险心态,变得没有进取心,你一定会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

8、饮酒——我用这个标题,在于提醒你基督徒的节制和自由,一切上帝赐予的都是好的,都该合宜的以感恩的心,凭着信心和祷告来领受。但是,做万事都要适当和负责。不然,你一定会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

7、教会——如果你总是批评耶稣基督的新妇,而并不是去造就她,自我清高不再参与教会的生活和事奉,你一定会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

6、同在——如果你只是活在Facebook里,没有活在完整的被造的物质世界里,一切都是虚拟的话,你一定会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

5、受苦——如果你忘记了活在末世,依靠圣灵接受苦难的磨炼,你不仅难以在成圣路上长进,你还失去了体会他复活生命在你软弱中的大能,你一定会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

4、工作——如果你毕业多时了,还藏在你父母的地下室里,不去工作,你不仅失去了一个常人的功能,你还忘记了你是上帝的形象赋予的使命,你一定会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

3、差异——如果你不能从与不同的人相处和学习,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如果你不能与你观点不同的人和思想中,有所学习,你一定会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

2、奥秘——千万不要以为你已经透知了一切,不断学习向上帝开放,深知自己的有限、相对的活物,未知的总是大于已知的。你一定会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

1、恩典——一切都恩典,一切是上帝的怜悯。如果你忘了前面9点的任何一点,你仍然没有枉费你的大学教育。然而若是忘记了一切都是恩典,视人生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应该享有的,上帝和人们都欠了你的,那么,你不仅浪费了你的大学教育,你更是浪费了你的人生。

或许,这是为什么在毕业典礼上,除了学生外,还有这么多带着耳朵的亲朋好友出席。我们都是容易忘记的人。

附上Dr. Kapic original notes, which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his speech


Ten ways to Squander your Covenant College Education

 

Dr. Kelly M. Kapic

 

 

10) Laugh: Please don’t start taking yourselves too seriously. Laugh at yourself, and invite others to as well.  This can save your friendships, your marriages, your lives.  Please don’t forget this in the future, for you are the same people that watched hours of Brian Regan and Nacho Libre, laughed at fart sounds, embarrassed yourself on that date, and some of you even secretly liked Justin Beiber.  Seriously, don’t underestimate the redemptive significance of laughter – listen for the laughter of heaven.  And please don’t take yourself too seriously, because if you do, you will misunderstand the kingdom and your place in it.

 

9) Curiosity: don’t stop questioning, reading, learning, growing, revising.  Discover the joy of reading what you want, not what you have to.  Read and think broadly.  Do not simply read people you already know agree with you – read those who will challenge your thinking. Ask the questions others won’t, but which need to be asked.  Be curious, not apart from God, but with him.  He is not afraid of your curiosity.  This is his world, his reality.  Over: Don’t think your education is over.

 

8) Drink: Drink bad beer, cheap wine, or flavored coffee.  Listen, contract is a good thing, but now it is over. Many of you will now occasionally drink.  So you need to learn to drink responsibly.  That means both, ‘don’t be stupid and drink and drive or drink too much.’  But it also means, if you are going to drink, don’t drink bad beer, cheap wine, or flavored coffee. 

 

7) Church: Critiquing it, but not loving it.  Root yourself in a local church, and draw deeply from its nourishment and protection.  I have found through the years, that for many graduates the first 6-12 months after leaving college are some of the hardest on their faith.  Struggles come; isolation can set in as you move to a new plac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my wife and I recommend to graduates is to plug into a local church as soon as possible.  Don’t just critique the church, love it.  Similarly, don’t just hate Institutions: All institutions are broken, so don’t let that keep you from them. Be patient, invest, and take ownership, rather than simply staying on the outside critiquing. 

 

6) Presence: To reduce your relationship to mediated experiences (iPhone, etc.,) while neglecting the value of physical space, time, and presence with those God puts in your life.   Part of your education was that physicality matters; dont forget the importance of embodiement, and that includes valuing true presence.  It also means things like going not only to Google museums, but also to actual museums. 

 

5) Suffer: Treat people’s suffering as an idea to be pondered, or a philosophical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but not something that you enter into, live with, and struggle through.  Analyze: To find yourself always analyzing, but never engaging. I been so impressed with so many of you who get this at such a young age.  Don’t let the worries of this world and the demands of your own life take that away from you.  You and people you love will suffer, andq they don’t simply need a theological axiom, they need a theological life.  Live your theology.

 

4) Job: if you don’t get a job, and live in your parents basement in five years, you are at great risk of squandering your Covenant College education.  Listen, your parents love you, and they love when you visit, but come on.  Getting paid is a good thing.

 

3) Difference: Always be ready to learn from everyone.  You squander your education if you fail to see how much you can learn from those who didn’t go to college, or if you fail to see how much you can learn from non-Christians and thos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you. Celebrate difference.  Cultivate friendships with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than you.  Differences include socio-economic, ethnic, educational, political, theological traditions, etc.  Don’t politizize your friendships and find yourself only surrounded with people who echo your own thoughts.

 

2) Mystery: Never forget, mystery and ambiguity can be your friend, not always your enemy.  Embrace the tension.  You don’t know all the answers, and that is not Covenant’s fault.  Your finitude is not a sin.  Let the complexity, struggle, and mystery provoke worship of Christ, rather than drive you from him. 

 

1) Grace: to remain only receiving grace, but failing to be a conduit of grace to others.

是谁曲解了神的爱?(卡森D. A. Carson)

Wednesday, May 4th, 2011

亲爱的弟兄姐妹和朋友们,

我 们教会有个小组叫AGAPE (爱家美——上帝之爱);上个周五亲子关系讲座的分小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是,“在你的家中哪一样圣经的价值你们在执行,哪一样没有作?”  其实我的答案就是“上帝之爱”的价值。我们家在执行,但是也没有在执行这个圣经的核心价值。等你看完了这个文章,你会体会我的心情。

两年前,我读了卡森博士D. A. Carson的一本书The Difficult Doctrine of the Love of God,与我在这方面有些思想和实践有很强的共鸣。最近在网上发现了其中的一部中译本 (基于他原本在刊物上的内容),强烈的推荐给大家去消化和思想。如果你能够简单的在这里,或上我们的教会的博客留言,都是一同在爱中建立耶稣的教会。
——陈彪牧师

是谁曲解了神的爱?(卡森D. A. Carson)
──神的爱,这困难的教义(系列四之一)
On Distorting the Love of God──The Difficult Doctrine of the Love of God”(Bibliotheca Sacra, Vol.156, Jan-Mar 1999, number 621) 翻译:薪人

〈神的爱,这困难的教义〉系列,单看题目,可能有人会以为我精神有问题!如果我探讨的是〈三位一体的困难〉,或者〈预定论的困难〉,题目至少还协调一点。比起这些高超奥秘的教义,神的爱不是简单许多吗?

神的爱怎么会有困难

这项教义,至少有下列五种困难。

第一,绝大多数信神的人,不论他如何界定所信仰的神是祂、她、还是它,都一致相信神是爱。但是,当愈来愈多人传播神是爱,却又不合圣经教导,在见证上,会给基督徒带来困扰。结果,当基督徒有识之士谈论神的爱,很可能和周遭文化在认知上,有相当差异。更糟的,可能双方都还没认清这事实。

在美国,电影业最能塑造并反映文化,让我们看看几部最近推出的影片。一般太空科幻片可分成两类,目前最流行的,大概是打打杀杀的动作片,如July Forth或〈异形〉(Alien)系列,沉溺于邪恶的主题。当然这类影片里,外星人必须杀气腾腾,不然就无由产生威胁,也缺乏冲突对象了。这类影片,很少传达宇宙哲学性的信息,更遑论属灵思想。另外一类,就是在娱乐之外,还企图推销某种信念的电影。它们几乎清一色,描绘一种像是有爱心的终极权力。例如在〈星际大战〉系列,是「一股力量」;在〈外星人〉(ET)里,套用安可瑞(Roy Anker)的话:「一颗发红的心,道成肉身、至终复活升天的故事。」在Judie Foster饰演的〈第三类接触〉(Contact),那位不可思议的智者,充满慈爱、具有远见智慧、慈祥而又可畏。安可瑞认为这类「间接指涉」,对领人信主大有帮助;一如托尔金和鲁益师的作品,这些影片也能间接帮助人认识神的美善和慈爱。

然而托尔金和鲁益师,究竟还是处在犹太和基督教信仰的大环境底下,他们作品中的「间接指涉」,很容易被承袭同样文化遗产的读者看懂,即使大多数不是笃信圣经的基督徒。但是《第三类接触》的世界观,却是一元论、自然主义或多元主义并行(此部电影献给Carl Sagan),特别和新纪元和盲目乐观的多元主义息息相关。这一来,彻底颠覆圣经的神爱观。这项教义,于是变得困难。

第二,换个角度看,目前西方文化,普遍拒绝大部份有关神的信仰。基督教信仰一旦抽离掉神的主权、神的圣洁、神的忿怒、神的护理、以及神的位格这些不可或缺的要素,圣经所讲神的爱,在世人心里就无法生根。

结果,当然就是将神的爱,不受文化欢迎的部分排挤掉。神的爱被消毒、被大众化,特别是被歪曲,染上浪漫色彩。这种排挤过程已经持续好一阵了。我这一辈的人,学唱的是:「现在世界需要的是爱,甜美的爱」,我们坚定地告诉全能者,我们不需要另一座高山(已经太多了),我们想要多点爱。那是连狂妄之士,也束手无策的年代。

现在情形却大不相同。在过去,多数人都相信神公义的世代,有些人可能有困难相信神的爱。因此传讲神的爱,就成为大好信息。然而今天,你若告诉人神爱他,他一定不会惊讶,只会说「神当然爱我;祂就是爱,不是吗?祂怎么会不爱我呢?我不是很可爱吗──至少和我的邻居一般可爱。我是好人,你也是好人,神爱你也爱我。」

即使在八○年代中期,根据Andrew Greeley的报告,四分之三受访者在一项重要民调,表示更喜欢把神当成「朋友」而非「君王」。我在想如果把选择换成「朋友」或「审判者」,不知结果会如何。今天,现代人毫无困难相信神是爱;却较难接受神的公义、神的忿怒、以及和神的全知不相矛盾的现实。在「神」的定义逐渐瓦解后,圣经所教导神的爱,是否还能维持原来的样式?
基督徒也难免受影响。Marsha Witten在一本很重要的着作,对更正教讲台作了番研究。调查对象一端是(自由的)美国长老教会(PCUSA),极少会有福音派认信者的堡垒;另一端,则以(保守的)美南浸信会为主。很明显的,这两个教派传统,对多数重要议题,只有统计上微不足道的差距。另一重大缺陷,就是她调查的讲章,全都围绕浪子的比喻(路十五),讲章取向明显偏差。

然而,幸好书上大量引用这些讲章内容,结果相当令人震惊。这些讲章都强烈偏向「呈现神内在特性,强调神的情感──和人相近的部分…神似乎倾向『感觉』超过『行动』,倾向『思想』胜过『说话』。」或像是:

” 至于人类面对未来的焦虑,却几乎完全缺乏推论和建构,以致神令人可畏的审判能力,被突显成弱点。如前所述,这些讲章不论是讨论罪、或作其他系统论述,倾向于将人类因远离神而引起的焦虑戏剧化,超过其他现世层面。但是,即使直接针对未信主的听众,也只有两篇讲章,极其模糊的,以探讨其他主题为缓冲,藉着描述人对救赎的焦虑,间接激起对神审判的畏惧…至于路德和加尔文所认识那位超越一切、威严而又可畏的神──这形象为早期更正教,界定神人关系的异象──如今随着美国更正教经验的变迁,渐趋温和,只有少数例外…许多讲章所描述的,是一位行为正常、有规律可循并可预期的神;神的行为,总是前后一致,祂的作为无不遵循「爱」的原则。”
将神这般浪漫化的趋势,在更正教会日益增加,我们实在不必再引多少例子,就可以知道要捍卫圣经的神爱观,有多困难。

第三,后现代主义发展中的一些更大模式,也和这问题有关。因着西方认识论大幅转向,愈来愈多人相信,唯一的异端只剩那称别人为异端者。他们主张基本上,一切宗教都相同,因此若强拉人信教,不但粗鲁,而且是极端无知又不合时尚的举动,这样作,无异宣告别人的观点是较差的。

这一立场,发端于西方,现在却影响世界各个角落。例如,最近由Calab Oluremi Oladipo所着的新书,显示在非洲本土教会,基督教信仰和约鲁巴传统宗教,正相互影响。作者写到关于「神的本质是普世的爱这项基本主张。这主张预先假定西方宣教士,一面宣称神的本质就是普世的爱,然而大部分却否定地球上多数地区的救恩,且多随己意而行。」他指出「这观点如此不一致,他本人企图调和基督教和一般其他宗教,特别是约鲁巴传统宗教。」

简言之,后现代主义──目前最蓬勃的文化风潮,正以最浪漫、最调和、而且常是多元论地强力推销神的爱,除了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论以外,并无任何权威基础。但是,这使得圣经中的神论和神爱观,在表达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前三项困难,均源自文化发展,使神爱观在理解和表述上,相当具挑战性。

第四项原因,在某一层面上,是更根本的问题。关于神的爱,当文化急速转向浪漫、有时甚至非一神的观点时,就连基督徒都会被袭卷到一个程度,以致忘了在基督教信仰里,神的爱本来就会引起困难。只要看看两次世界大战,在苏联、中国、德国的灭种屠杀;非洲大饥荒;希特勒和高棉的波帕;全球贪婪无厌的腐败,全都发生在本世纪──神的爱真是显而易明的教义吗?当然,这是从经验层面来看问题。我们也同样可以从系统神学的角度讨论。更准确地说,我们该如何将圣经所说神的爱,和圣经所说神的主权调和起来,甚至当问题延伸至罪恶的领域?当一些经文描述「存在者」,似乎冷酷无情时,爱又该如何定义?神的爱和神的公义到底该如何联系?

换言之,这种当代浪漫版的爱,对教会最危险的冲击,在于使教会普遍无能力深思最根本的问题,而这些却是维护圣经中神论协合的关键。不论这任务有多尊荣并值得称道,却一点不简单;因为,我们处理的是神,任何将问题愚蠢地简化,注定存有偏见又会带来危险。

第五,教会圈子,有时也将神的爱,描述成显而易见的道理,偏离了圣经本意;牧者会犯这样的错,是因阅读圣经所描述神的爱时,忽略了经文新添入的一些特性。

圣经如何阐述神的爱

下面的讨论,并非所有引用经文,都含有「爱」字。有些经文并不用这字眼来描述神的爱,例如耶稣所讲述的两则恩典的比喻,就不用这字。

圣经提到神的爱,有下列全然不同的五个层面。当然,这里不是完全透彻的分析,不过具有启发作用。

第一,父对子、子对父特有的爱。约翰福音对于这主题,表达最为详尽;两次提到父爱子,在原文一次用「亚迦贝」的动词(三5),一次用「菲力欧」(五 20)。约翰也特别强调,世人必须认识耶稣爱父(十四31)。三位一体之间的爱,不只将基督教的一神信仰,和其他一神论区隔开来,而且和启示、救赎有惊人的密切关系。(这点在本系列之二会进一步阐述。)

第二,神对一切受造爱的护理。圣经似乎避开用「爱」一字,不过这主题不难发现。神创造万有,在人类犯下一点罪之前,神宣告祂所造都是「好的」(创一4、10、12、18、25、31)。这正是爱的造物主之作为。

主耶稣也描述神为田园装扮荣美的野花──可能只在无人居住之地,单被神看见。狮子咆哮、攫获掳物,其实都是神在养活。空中的飞鸟,不种也不收,都是神爱的护理;若非神许可,一只麻雀也不会掉落在地(太十29)。这些若非慈善又慈爱的护理,那耶稣所阐明的道德教训,亦即神的百姓应信靠神的护理,就不合逻辑了。

第三,神对堕落世界的救赎之心。神爱世人,甚至赐下祂的儿子(约三16)。有学者尝试将世人(kosmos)解释成选民,实在不通,因为根据约翰福音的用法,证据不利此一提议。事实上,「世人」或「世界」在约翰福音,与其说指涉其大,不如说指涉其坏的程度。约翰用这字主要指道德秩序上,因故意犯罪而背叛神。约翰福音三章16节,神赐下主耶稣,令人赞叹其爱心,并非因为救恩及于全世界,而是因为祂拯救的对象这般坏;重点不在祂要救许多人,而是祂愿意救如此邪恶的罪人。然而,约翰曾在别处使用「全世界」(约壹二2)一词,结合这字大而坏的含意。更重要的,约翰说到门徒曾经属这「世界」,却被「世界」恨恶(参约十五19)。从这点来看,神对世人的爱,不可能解成神对选民的爱。

同样的教导,出现在许多经文和圣经主题。不管神有多严厉将审判世人,祂同时也是那位向世人发出悔改邀请的神。神更命令祂的子民,要将这福音传至地极、到处宣告。祂向叛逆者呼喊道:「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罢,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结卅三11)

第四,神对选民特别的、有效力的、拣选的爱。选民可以指以色列全国、教会整体、或个别基督徒。不论哪一类对象,神对选民的爱,在某种程度上,祂不这样爱其他人。摩西曾告诉以色列百姓:「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法老的手」(申七7~8;参四37)。又说:「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属耶和华你的神。耶和华但喜悦你的列祖,爱他们,从万民中拣选他们的后裔就是你们,像今日一样。」(十14~15

很突出的,当这些经文,将以色列和全宇宙或其他国家对照时,丝毫未提个别或国家的优点;最显着的特点只是神的爱。神对以色列的爱,肯定在某一程度上,不是这样对待其他国家。因此,很显然这一种爱,和上面三种方式不同。神的爱这样有所区隔的特性,在圣经中并不少见。比方说,神宣称:「我喜爱雅各,恨恶以扫」(玛一2~3)。当然,在犹太人心里,很可能视这种绝对声明,为纯粹偏爱的表达方式;然而,这类经文事实上,是讲到神对选民特别的爱。

新约里也有相似的宣告:「基督爱教会」(弗五25)。新约一再陈述神的爱,是向着那一群组成教会的子民。

第五,神对祂子民暂时性或有条件的爱──基于顺服的条件。这是认识神之关系结构的一部分;不一定和个人如何成为永生神的真实跟随者有关,但是和一个人在认识神之后,与神的关系有关。「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犹大书这样劝勉信徒(21节),可见有人无法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很明显,这里不是指离开神护理之爱,那是很困难逃离的;也不是指神渴望堕落族类回转的救赎之爱;更不是祂永恒的拣选之爱,如果永恒这字有意义,人没有可能离开这爱。

犹大并非唯一这样讲的。主耶稣也吩咐门徒,要常住在祂的爱里面(约十五9),然后主接着说:「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爱里」(十五10)。让我举个小类比: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我对自己子女的爱永远不变,不在乎他们行为如何,但在另一层意义上,孩子很清楚他们必须保守自己在我的爱中。假如缺乏任何正当理由,我那几个十几岁的孩子,逾时不归,我至少会把他们痛骂一顿,他们也可能受到更严厉的制裁。这时提醒他们,我这样做是因为爱他们,实在无益。那当然是真的,但是我对孩子的爱,彰显在──我处罚他们的时候,和我带他们上馆子、或带儿子钓鱼、或带女儿听场演奏会什么的──是两种相当不同的情况,感觉也自然不同。

这一现象并非新约独有。十诫宣告神发慈爱「向爱祂守祂诫命的,直到千代」(出廿6)。是的,「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诗一○三8)。在这段经文前后,神的慈爱与神的怒气相对应。这和待会要看的经文有所不同,神的百姓活在祂的慈爱或祂的怒气底下,照着他们对盟约的信实程度:「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天离地何等的高,祂的慈爱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但耶和华的慈爱,归于敬畏祂的人……就是那遵守祂的约,纪念祂的训词而遵行的人」(一○三9~11,13,17~18)。这种语言,是用来描述神和与祂立约子民之间的关系。

两点初步观察

第一,针对圣经里这五种阐扬神爱观的论点,如果将其中任何一项绝对化、并排除其他点,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假如我们从三位一体之间的爱开始,以它作为模式,来说明神和一切受造的关系,我们将无法认识这爱的特性。父爱子和子爱父,是表达在一种完美的关系中,没有被罪玷污过。不论三位一体之间的爱,有多少成份,可以作为耶稣和其跟随者间爱的模式(这点稍后讨论),它绝对不含有父的爱能救赎子、或子的爱表达在祂所承受的赦免上。三位一体之间的爱,诚然极其宝贵并奇妙,但若将焦点完全放在这一方向,就会疏于考虑,神如何向带有祂形象的叛徒──在怒中、在爱中、在十架彰显祂自己。

假如神的爱,不过就是祂对万有的护理,这实在和一股和蔼可亲、带点神秘的「力量」相差无几。这样的立场,很容易和泛神论、或其他形式的一元论结合。绿色环保主义,也可能因此大受重视,但却不是基于──创造要更新、天地要变成新天新地,藉着我们的主钉十架和复活来成就──这样的大前提。
假如神的爱,单单描绘成祂呼天唤地、渴望寻回罪人的一腔热情,反会增强亚米纽主义、半伯拉纠主义、伯拉纠主义,和那些只对神内在情感有兴趣,却不谈祂的公义和荣耀者的立场──不过,代价将极为惨重。这幅神爱的图画,当然也有根据;不过一旦被绝对化,不止对那些互补性经文,视而不见,更偷窃了神的主权以及我们的把握和安全感。它所支持的恩典学说,不同于保罗的恩典神学;最糟的是,让神变成索然无味,既不能介入拯救事工,也不能动用刑杖管教我们:因祂的爱绝对「无条件」。这断非经文所描述的世界。

假如神的爱,专指向祂对选民的爱,则很容易陷入绝对简化的分歧:神爱选民却恨恶祂所弃绝的。将这项主张,正确地摆在适当位置,也是有根据的;但若剥去圣经互补部分的真理,同样的主张,却会造成过度的加尔文主义。所谓「过度的加尔文主义」,是我特意使用的术语,称呼那些属于改革宗传统,但却不许福音白白赐予人的团体。司布真在他的时代与他们对抗。今天,在美国这样的团体,人数并不多;不过在改革宗里,那些明白福音是白白恩典,但不知该如何作,才不会和他们改革宗的神学观、相抵触的年轻传道中,却可以发现类似的声音。

假如将神的爱,和论到人的顺服与神的爱之经文(例如,「保守自己在神的爱中」),完全连在一起分析,那对信徒的威胁,又是不同的危险。的确,在一个偏向废弃道德律、讲求个人偏好的教会,这样的经文很需要。但是,若偏离圣经其他互补性的神爱观,这些经文只会带我们走回功德神学的老路,让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焦躁不安,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足以讨神的喜悦;并陷入只有十字架本身,才能将我们释放出来的罪恶感。

总之,我们需要圣经在这个课题上,一切的教导;否则在教义和教派上,所产生的分歧,将是大灾难。

第二项初步观察,是信徒绝对不要将这些神爱观的表达方式,看成是独立的,是神的爱之分割。如果常常将神护理的爱、拣选的爱、三位一体的爱等,拆开成像是各自密封绝缘的部分传讲,是没有帮助的。任何一点,都不应该因其他点,而变小;也不该有任何一点,将其他点盖过。神就是神,祂是一。我们应该欢喜领受,祂按着完美的智慧,以不同的方式说明祂的爱。这些真理,应该按照圣经着重的比例,平衡地结成一体;具体而微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以及我们所牧养的对象之中。

结论:为忠于信仰,基督徒得在宣告神就是爱的同时,要求自己对其含意,有愈来愈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