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同心代祷’ Category

上帝话语的教义——第十六章 上帝成文话语的永久性

Wednesday, April 11th, 2012

上帝话语的教义——第十六章 上帝成文话语的永久性

《上帝话语的教义》

原著:约翰 M. 傅瑞姆(2010); 翻译:陈彪(2012)

请问,倘若这些话语写成文字后,它们是减弱了其原本的位格性?艾米尔·布鲁内尔和其他人就坚持这种看法。这种观点是有一些道理。例如,使徒约翰对“蒙拣选的太太”说,不愿意用纸墨沟通某些事情,但却“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约二12)。如同我们将在后面讨论的位格-媒介,在某些方面,位格与位格面对面的沟通要超过书写的文字。但是,同时在另一些方面,成文的文字比个别见面又有长处。比方说,书写的文字更加永久,因此更适合在正式和公众场合的传达。

             因此,我们也将要看到根据圣经,上帝自己已经指定书写的启示,在祂与人沟通中扮演着中心的作用。事实上,这种启示(基于圣灵的光照,借着教会教导的事奉)在现今世代是我们获得上帝位格性话语的主要途径。因此,成文的启示将会成为这本书其余部分的主要焦点,虽然我们会处理一些枝节。

             所以,一开始我们就应该把当代神学界的成见放下,他们反对上帝成文启示的概念。这在主流文献里似乎是共识:虽然上帝启示来自上帝之声,祂的众先知和使徒,但是成文的圣经只不过是这个启示的人类记录。但是,事实上,圣经包含着关于圣经自身的教义。它教导我们上帝位格性的话语经常透过成文的话语临到我们,的确,成文的话语是最主要的途径[1]。它们与上帝之声本身具有同样的权柄。因为上帝自己已设立这些成文的话语作为祂教会的宪章。

             在我们直接察看这个教导之前,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重要的前提,构成成文启示的圣经教义基础。这就是神圣启示不仅只是给某个个人的短暂经历。其实,它本来就是要被保存下来,传递给他人和后来世代的人。即使在正典开始书写之前,我们就看到强调它的永久性,比方,先祖们的圣约记念。在创世记820节,我们读到挪亚筑坛,感谢上帝从洪水中对他的拯救。彩虹(912-17节)是圣约的记号,一个对上帝应许[2]的永久性见证。亚伯兰后来在示剑筑坛(创127节),纪念上帝应许他的后代将要承受那地。比较创世记1318节。在雅各经历了上帝启示性的异像后,他把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上面(创28章18节),以此来纪念上帝对他所说的神圣话语。显然,这些柱石的份量没法与成文启示等同。但是它们表明先祖和上帝的愿望,对上帝圣约话语保留一些永久性的见证。

 上帝的圣约不光是涉及到个人,还关系到家庭。祂不是以上帝之声与圣约群体中每一个成员,单独地来更新圣约。祂却指定那些圣约话语的领受者保存这些话语,将它们传给子孙后代。虽然口头传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常话语的保存是用文字的方式。

 对新约圣经也是一样。正如我们在十五章阐明的,耶稣授权给祂的门徒想起祂向他们说过的一切的话(约1426节)。耶稣关心的不仅仅是祂当时的门徒,还考虑到那些透过门徒说过的话而相信祂的人(约1720节)。启示是要作为传统“传递下去”,首先,一切都是父给子“交付的(paradidomi)”(太11章27节),然后是“启示”子愿意赐予的人。耶稣复活的启示是保罗“领受”然后“又传给(paradidomi)”教会。因此,保罗劝勉帖撒罗尼迦教会,“所以,弟兄们,你们要站立得稳,凡所领受的教训(paradosis),不拘是我们口传的,是信上写的,都要坚守。 ”(贴后2.15

 接着,

 弟兄们,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们,凡有弟兄不按规矩而行,不遵守从我们所受的教训 (paradosis),就当远离他。(贴后3.6)

 后来,他劝勉提摩太“要保守所托付(paratheke)你的”(提前6.20)。比较提后1.12-14,2.2,彼后2.21。这些经文表明基督的福音有着一个具体的内容,传统和教训(用到同样的词汇paradidomi paratheke,是从圣父传给圣子,传给众使徒,再传到众教会。这个传统[3]成为作门徒的准则,教义和行为的标准。它需要被辩护和保存,要代代相传。正如犹大书说到的,

 亲爱的弟兄啊,我想尽心写信给你们,论我们同得救恩的时候,就不得不写信劝你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犹大书1.3)

            二十世纪重要的神学家卡尔·巴特,因他对启示的观点而出名,他认为启示是无法保留,而只有在危急时刻才会存在, 它留给我们的只是“回忆和期待。” 他认为如果启示成为永久性的,它就有可能被人占有,拥有,和操纵等等。直观地说我们大概会同意,有些基督徒,不光是神学家,都落入把上帝话语当成是物件的陷阱中,认为他们拥有它;虽然并不容易识别这是何时发生并指出其罪过。当然,在此方面,从未有人承认这样的罪过。不管怎么说,在坚持上帝的话语必须对我们拥有最高的主权上,巴特是对的,不存在其他的选择。但是,为此否认上帝启示的永恒性是于事无补的。这种否认根本不合乎圣经,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而且我的印象是,巴特流派的神学家与其它人相比,会或多或少地有一种倾向,使用启示作为工具来提高他们自己,贬低其他人,好像只有他们是拥有话语的大师。

 在圣经中,上帝保证了祂自己启示的主权,不是把它们变成短暂一刻和瞬间即逝,而是将它们建造成永久性人类景象的一部分,如同是先祖们的柱石和祭坛。上帝委托以色列人将律法书放置在会幕至圣所中的约柜旁(申31.26),并且要公开地向全民族宣读十诫,作为上帝对他们罪过的见证(10-11)。上帝永久性的律法维系着上帝对祂子民的主权。后来,当民族离经叛道时,大祭司希勒家在圣殿里发现了律法书,并将它带给了约西亚王,进而带来了全国性的悔改(王下22.8-20)。人们会试图增添这话语,删减它,忽视它,误用它,或隐藏它,但是,他们永远无法对它拥有主权。它必将总是上帝的话语,而且它的永久性是它的标志:“草必枯乾,花必凋残,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赛40.8)



 

[1] On the circularity of appealing to Scripture for a doctrine of Scripture, see my brief remarks and references in Chapters 1, 4, and 8. Briefly, (1) any argument in favor of a supreme authority must appeal to that authority and therefore be circular. (2) In this case, we are merely using the same procedure by which the church establishes all its doctrines. Scripture is our chief authority for the doctrine of God, of sin, of Christ, of salvation; it must also be our chief authority for the doctrine of Scripture.

 

[2] Rainbows individually disappear, of course; but the institution of the rainbow is permanent.

 

[3] Of course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re are bad traditions as well as good. The bad traditions are those of the Pharisees that “make void the word of God” (Matt. 15:6). These traditions add to and supplant the true word of God, and so we should reject them. Compare Col. 2:8. See Chapter 38.

复活后耶稣为何不马上升天?

Tuesday, April 10th, 2012

复活后耶稣为何不马上升天?

陈彪牧师

为何耶稣复活升天前,花40天与门徒们同在?耶稣与他们说了什么、做什么呢?

如果你读每一本福音书的结尾,这个答案并不难发现。马太福音记载了经典的大使命——让万民成人耶稣的门徒;路加特别强调传递这个福音的内容——旧约指向基督(给他们上旧约的释经学),这福音就是耶稣的死和复活好消息,使万民悔改来敬拜上帝;约翰福音的结尾则是突出建立和恢复彼得及门徒成为基督教会的牧者,达成这个大使命。

然而,使徒行传的开始,却将逗留40天的目的与圣经最重要的主题,耶稣开始传道的第一句话结合了起来:“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神国的事。”  显然,当时使徒们并没有全然理会这个主旨:

1:6  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 1:7  耶稣对他们说:「父凭著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1:8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著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1:9  说了这话,他们正看的时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见他了。1:10  当他往上去,他们定睛望天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身穿白衣,站在旁边,说:1:11  「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麽站著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

事过2000多年了,教会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呢?我们往往嘲笑当年的门徒明白过来的太晚,今天的教会有了整本的圣经,上帝整全的救赎历史故事,我们真的知道吗?或许作为一个理念,教会或许知道扩展上帝的国度是我们最重要的使命,但是往往不是你我真实的确信。

请问接下来的40天,你我的基督门徒人生会有怎样的改变和调整呢?圣灵已经赐下了,你正在积极地参与上帝国度在地拓展吗?如果就连基督都需要再花40日继续塑造当年的门徒,并赐下圣灵继续提醒他们,那么请问,你我在家中、工作中、社交中,我们是否都将我们的注意力围绕在塑造或被塑造成使命性的门徒吗?

或许在大马色路上遇见复活之主的保罗人生轮廓,能提醒和说服你我,更加真诚地回到教会存在地上的正经事。路加描述说,

Act 28:23  他们和保罗约定了日子,就有许多人到他的寓处来。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28:24  他所说的话,有信的,有不信的。……28:30  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 28:31  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

盼望在接下来的40天,直到五旬节前,上帝恩待和帮助你我,在个人、家庭和小组读经祷告和行动中,更多的思想基督受死与复活对你我的现今应用。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

Friday, April 6th, 2012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

李洪军长老

两千年前的今夜,在月黑风高的客西马尼园,主耶稣陪伴着门徒,等候着人类最丑恶的一幕上演。

在煎熬般的等待中,主耶稣三次向父祈求,求父把杯挪去。马太真实的记载了那段撕心裂肺的场面。

“(耶稣)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然后他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6-30)

路加补充道:“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22:44)

多少年来,这段经文曾让很多人迷惑不解:这位为此而生的弥赛亚,这位曾教导门徒“凡要救自己性命的,必要丧掉生命”的救世主,在此时此刻,为什么没有表现出一点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反而却变得如此软弱?

一些人为了替耶稣开脱“怕死”的罪名,在“杯”上作了很多文章。我们今天先放过“杯”的争论,定睛仰望在我们的救主身上,看他是如何的“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你会发现耶稣的祷告在他的完美人性上是多么的闪闪发光。

也许借用改革宗神学关于“基督顺服”的教义,会帮助理解这几节经文。按照改革宗神学,基督的顺服通常分为“主动的顺服”(Active Obedience)和被动的顺服(Passive Obedience)。

主动的顺服指的是耶稣基督作为完全的人,按照神所喜悦的旨意,在地上活出了一个完美无罪的人生。被动的顺服指的是主耶稣基督,为了拯救世人而甘愿受苦和受死。

如果允许我发挥一点,我会说,人起初被造的本性原是与神的律法相调和,因此有能力主动遵行神的旨意。然而当人堕落后,人的原本性情被罪破坏,从此与神的律法相抵触,因此亚当的后代没有一个人再有能力主动顺服神的律法。唯独道成肉神耶稣,他无罪的本性仍然能够与神的律法相调和,可以主动顺服神的律法,活出一个完全无罪的人生,作为一个完全的义人,他才能成为我们“因信称义”的根本。神借着我们无功有效的信心,将基督主动顺服的义加添在一切相信他的人身上,因此在神的眼中,因着基督的义,我们这些原本污秽不堪的人,仿佛也像基督一样有一颗主动顺服的心,能够活出无罪的生活,因此得以被称为义。所以,耶稣主动的顺服,使我们因信称义的根本。

然而被动的顺服,则表现在与人的自然本性不相调和的行为方面,即便是在完全无罪的情况下,这些行为也与人自然的本性不相符合,比如受苦、被弃绝、死亡等。因此被动的顺服应该是在情感上不自愿的前提下,为了顺服神的旨意,仍甘心去做的。

从被动顺服的角度看主耶稣基督的祷告,想到这位因主动的顺服而完全无罪的人,却要经历被鞭打,被虐待,被凌辱,被杀害,甚至被神离弃这些与他的本性完全不相容的磨难,我们会从更深的层面理解主耶稣“存心顺服”所带给我们的救赎之恩。

第一、 耶稣的祷告表明他是一个完全的人,死亡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事件,唯有如此,救赎才能对你我产生果效。这对早期教会史中出现的种种异端是最有力的回击,特别是“幻影说”,幻影异端否认基督完全的人性,认为基督只不过是神变成人体的幻影,如此来说耶稣的死不过是一场游戏。这种理论彻底否认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替死救赎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然而我们从耶稣的祷告中,可以深深感觉到死亡对他的真实性,从而可以确信他为我们所受的鞭伤、责罚、和死亡,能够真真实实的满足神公义的要求。

第二、 耶稣的祷告表明他和所有的人一样,表现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厌恶。这和当时流行的一些希腊哲学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这些思想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认为灵魂是高贵的,肉身不过是灵魂的囚牢,因此当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时候,他非常乐意的接受了这一宣判,似乎巴不得早点执行,好让他的灵魂脱离肉身的捆绑。这一思想和后来的诺斯底异端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从耶稣的祷告中,我们可以清楚感到生命的珍贵和美好,同时更能理解主耶稣为我们付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至深大爱。

第三、 耶稣的祷告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存心顺服。他的祷告表明在情感上他希望“倘若可能,求你叫这杯离开我”,但是在意志上,却表达了他完全的顺服:“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主耶稣为我们所付出的,不是顺手牵羊的便利之举,也不是无关痛痒的小事,而是完全舍弃他自己的生命,并且被父离弃。在这种违背自然本性的关键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意志上的顺服,才叫舍己的顺服,才是真正的“存心顺服”。

因此主耶稣我们感谢你,在今天这个夜晚,我们愿意俯伏在你的脚前,愿你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也成为我们的祷告。求主赐给我们同样顺服的心志,像你一样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甘心顺服的来跟随你,在凡事上不照我们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也求主赐给我们主动顺服的心志,因你的义在我们里面,让我们从心里喜爱耶和华的律法,能够向你一样活出一个讨神喜悦的生活。

大祭司的祷告

Thursday, April 5th, 2012

大祭司的祷告

李洪军长老

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那一夜,主耶稣和门徒共进逾越节晚餐,在完成临终嘱托之后,这位神人之间最大的祭司,为门徒作了一次最长的祷告(约17)。这个祷告不仅仅是圣经中所记载的篇幅最长的祷告,更是在时间上跨越历史最长的祷告,这个祷告涵盖了当时在场的门徒,也覆盖了两千多年来因使徒的见证而相信他的所有门徒,包括你和我。

耶稣的祷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耶稣为神的荣耀祷告(约17:1-5),第二部分耶稣为当时的门徒祷告(约17:6-19),第三部分耶稣为普世相信他的人祷告(约17:20-26)。

一、为神的荣耀祷告

首先,耶稣祷告的焦点是在“时候到了”。神从伊甸园开始,历经几千年的预备和护理,使他在创世以先所预定的旨意,透过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在这个日子和时辰,将要成就。这个“时候”指的显然是耶稣被钉十字架,十字架是神彰显荣耀的高峰。神的智慧、权能、圣洁、公义、恩慈、和信实,透过十字架上的耶稣,得以完全的彰显。因此,耶稣首先向父祷告,愿父在十字架上荣耀子,使子也能荣耀父,让这个历史瞬间成就永恒。

其次,耶稣在祷告中纪念父和子已经成就的荣耀,父荣耀了子,将所有的权柄赐给了子,并透过子将永生赐给父所拣选的人。子也荣耀了父,就是在世上成全了父所托付给子的使命。耶稣荣耀父的作为为所有跟随他的人树立了楷模: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就是荣耀神的名。

最后,耶稣为自己回归祷告。在道成肉身以前,子在荣耀中与父共同参与创造,他是创造者,今天,他将以救赎者和中保的身份凯旋而归,回到起初与父所共同拥有的荣耀当中,然而回去的却不再是他自己,而是要带回所有属于他的人(17:24)。

二、为当时的门徒祷告

这是一群非常不寻常的人,他们在人的眼中是“无知小民”,然而他们承担着神从永恒就托付下来的使命,就是将他们从基督所领受的神的道,持守住,传下去。但是,他们当时所面对的,是主导着历史潮流的三座大山:犹太的宗教根深蒂固,连罗马政府都要让它三分;罗马政权一统天下,军事力量锐不可挡;希腊文化博大精深,哲学思辨独领风骚。在这个铁三角所组成的夹缝中,眼前这十一个血肉之躯,将要逆流而上,去完成扭转乾坤的大使命。

耶稣似乎看到,为自己祖宗大发热心的犹太人率先向他们发动进攻,使徒们在犹太人的石头和锁链下艰难地向世人传讲福音,在逼迫中建造了初代教会。

耶稣似乎看到,为维护自己的统治,罗马政府对基督徒进行了空前绝后的残杀和迫害,使徒们相继倒在血泊之中,然而他们的血却成了教会的种子,一代代基督徒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将神的国度向地极扩展。

耶稣似乎看到,希腊世俗文化的魔爪,从一开始就没有放过十字架上的“愚拙道理”,先是讥笑讽刺,继而横批竖驳,最后腐蚀渗透,试图从根本上扼杀和混淆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

面临重重拦阻,耶稣为他们祷告,将他们完全仰望在父的手中,“因为他们本是你的。”(1)耶稣恳求父保守他们,因耶稣的名而不是因祖宗的缘故叫他们合一;(2)保守他们在这个恨恶他们的世界上,在基督里大有喜乐,使他们脱离那恶者,以至于在它最大的威胁-死亡-面前,他们仍可以夸胜;(3)保守他们从这个世界中分别为圣,不随从世上的小学和世俗的标准,而是用神的真理之道使他们成圣。

看哪!两千年过去了,三座大山都已经相继倒在基督的脚下,然而它们的残余势力仍然是阻挡福音的劲敌。我们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可能成为福音的拦阻,我们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逼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依然在挑战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耶稣基督是唯一的道路真理和生命。因此,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耶稣为我们祷告,然而实事也正是如此,这位独一的大祭司,昨日今日和明日,一直在父的面前为我们不住的祈求。

三、为普世的信徒祷告

耶稣不仅仅为在场的门徒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这些人就是神眼中的教会,是历世历代各族各方因信耶稣的名而与使徒同国的人。

耶稣似乎看到,两千年的教会,经历了各样的风风雨雨,异端横行混淆真道,极端霸道分裂教会,基督的身体饱经沧桑。

在那个最黑暗的夜晚,耶稣没有忘记这些人,他在祷告中祈求父“使他们能合而为一”。

合一的基础是从使徒一脉相传的福音,是让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耶稣的人合而为一。因此历世历代的教会必须是建立在由使徒所奠定的根基上,他们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直接见证人,“亲眼见过,亲手摸过”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是他们直接领受了神“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

合一的模式是向父和子一样,在位格上是多元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神将他的子民从不同文化背景中呼召出来,形成不同文化的教会,因此教会在形式上可以是多元的,然而在本质上却只有一个:一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

合一的结果是向世人见证基督,将基督赐给教会的荣耀,借着合一的见证彰显出来,好叫人知道这些人不是一个普通的群体,乃是有神的爱在他们中间。

合一的终极目标是进入神的荣耀,主耶稣再次直接呼求父神,为这些人的最终归宿向父祈求:“父阿!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哪里”(17:24)。即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在最后的时刻,所挂念的仍是那些属于他的人,恳求父接纳他们进入与神同在的荣耀中。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纪念和回想主耶稣当年为我们在父面前的祈求,盼望再次激励我们持守住那起初的爱心,在恩典和真理上得到造就。

求主鉴察我们的内心,仰望那曾经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主耶稣,明白我们今天仍然是何等的需要你,我们需要你每日在父面前为我们祈求,因为我们是何等软弱。求神加添力量,克服“老我”的缠绕,在地上通过完成你托付给我们的使命来荣耀你的名。求神保守我们脱离那恶者的攻击,用你的真理使我们成圣。求你保守我们脱离这个世界的败坏,使我们在你里面合而为一。

在我们纪念主受难得日子,让我们更加盼望主的再来,把我们完完全全的接到与神同在的荣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