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话语的教义——前言

《上帝话语的教义》

原著:约翰 M. 傅瑞姆(2010); 翻译:陈彪(2011-)

前言

2009年4月我跨入了70岁。1980年我的父亲在他72岁的时候过世了。医生发现他患上了急性的血癌,6个月之后他就被主接去了。因此,我越来越多的数算死亡的含意。我不是陷入忧郁,其实,现在我身体很健康。我是信主耶稣基督的人,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与祂荣耀的团聚。但是,当我还在这儿的时候,我需要常常强调赎回时间。如果上帝怜悯,还有许多我想要梳理清楚的事情。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我已经写作了三本大部头的书籍,属于主权神学系列。它们包括《上帝知识的教义》(DKG),《上帝的教义》(DG) 和《基督徒人生的教义》(DCL)。现在的这一部,《上帝话语的教义》(DWG) 是这个系列计划的最后一部。其实,我对这部书的构思比其他的还要早。在耶鲁读书的时候,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启示和圣经论方面的(遗憾的是,我的博士论文没完成)。在神学院教书的四十年中,我每年都有机会讲授上帝话语的教义。并且,我在这方面还撰写了不少的文章和书评。我累积了大约600多页这个领域文献的读书笔记,都是打字版,单行距的精要。我希望在主接我回家之前,能够完成《上帝话语的教义》。

但是,总会有其他许多的事情要做,况且写大部头书是个艰巨的差事。《上帝知识的教义》与《上帝的教义》之间就间隔了15年的时间。原因就是在于我的主权神学需要做很多的研究,加上我其他工作要求做的那些紧急的事情。这些紧急的事还在继续向我招手。因此,我认为就人为因素来看,绝不可能按着我原来的计划,在2到3年内写完《上帝话语的教义》。

因此,以防万一,上帝没有让我按着我原本的打算写完《上帝话语的教义》,我就想到把现在的这个初稿留给大家,这比我原先打算要写的,来得更为简洁。在我脑海里,大体有一个相当清晰,我要表达的基本内容。因此,我认为我可以现在就写出本书的简要版,如果上帝许可,以后再加增订的部分。而这个简要版不会做太多的文献考证:相对较少地引用历史和现今作者的文献。我将比我通常会更加小心,避免跑题太多,扯的太远。这里,我只是给出我基本主张的纲要和它们的基本论证。这样,即使我的研究还没有到位,在桌面上,我们总归有些东西可以讨论了。

我根本无法和加尔文相提并论,但是,或许这本书多年后,会不断变厚,就像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有多次的修订版一样。或者,我干脆再写其他的一两本书,来处理历史上和当代中有关上帝话语和圣经的讨论。

另一方面,我可能根本就不再扩展这个项目了。说实话,我宁愿只有这个简要的版本,如果我加上大量与历史和当代文献互动的内容,我反而还有些担心这会有损现有的部分。通常我的读者们都知道,我对当代神学家(包括福音派神学家)典型的治学方法持批判的态度,就是在他们的作品里,包含了与其他神学家的大量互动,却跟圣经本身只有很少的互动。这是从神学的学术模式里继承下来的东西,我在其他地方对此已经做了批评。与其他的神学文献互动在不少方面,的确有它的价值。但是,最重要的是圣经自己告诫了我们什么。我的目的总是在强调后者,尽管多一点前者或许能让我的作品得到更加广泛的接纳。专注于圣经而没有附加那些神学环境,会给我的论点有一种质朴的无华,一种宝贵的犀利,这正是我想要有的效果。因此,无论上帝再给我有多少的年日,这个简要版的《上帝话语的教义》,有可能就成了最后的版本。

我越是思量这事,我就越觉得这本书是我至今为止写得最好的著作了。

感谢许多人对此系列其他书卷赞誉的话和建设性的批评。若是你注意到这些书卷有太多的“自我参照”,就是我经常让读者们参阅我其他的书卷,那我的答复就是这其实是主权神学系列的特性。依我之见,这个系列本来就是一个整合的项目,为了建立一个出自圣经之神学的统一愿景(异像)。我相信大多数我的读者们能理解这一点,而且透过参阅这种跨越书卷之间的对应讨论,我其实是在事奉他们。这其实就是一种参阅的工具,是对那些索引、分析纲要和目录的补充。我期望这种做法不要引起对我个人过多的注意力;这不是我的本意,我不认为这会导致那种问题。无论如何,我认为这些参阅说明对那些有兴趣整体性的了解主权神学项目的人来说,的确是一种服事。

如果“自我参照”的评论是在乎我使用了第一人称代的名词,及其我有时候的意识流状态,我只好再说,我不会为此道歉或改变的。我经常说,神学总体来说不是一种学术科目,一定要去墨守冷冰冰的非位格性的学术规范。其实相反,正如在新约里展示的那样,神学是高度位格性(个别性)的沟通,是信仰的见证。我们的上帝是有位格的,同样基督教的教训也是位格性的。在这一点上,我永远都不会改变。如果神学共同体已经采纳违背此愿景的规则,那么,要改变的是他们。

那么,这种个别性(位格性)的径路会有损于我神学里强调的以上帝为中心的核心吗?我愿意邀请读者们在这一点上做出自己的判断。可是,如果这种建立神学的进路是合乎圣经的,它就不会削弱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诗篇18篇(还有许多类似的经文)具体地展示出,大量个别性的自我参照不光是与上帝为中心之间相互协调,还实际上会加强这一点。“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第二节)。诗人在这里明确地展现出,在他整个人生中上帝具有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

对于这本书的献词有必要交待一下。爱德蒙•克劳尼是费城韦斯敏斯德神学院的首任院长。他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和指导,从我就读韦敏作神学生起(1961-64),直到他几年前去世之间都是这样。从1968-80年间,在费城的韦斯敏斯德神学院我们成为同事;接着从1980-2000年间,在加州的韦斯敏斯德神学院我们继续做同事。在我作神学生期间,费城的韦敏真是个学习圣经论的奇妙之地。实际上当时的每一位教授都为捍卫圣经的权威做出了一些重大贡献。然而,依我之见,爱德蒙•克劳尼在勾画整体的大画面中最为出色,这就是圣经自己几乎在每一页上,都从不同方面断言上帝话语的权威,而基督徒人生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忠诚的回应上帝的话语。虽然爱德蒙从未在这个方面撰写重量级的书籍,但是眼前的这卷书正是追寻他那个愿景的结果。

爱德蒙和我在某些我们都认为重要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敬拜的规定原则,敬拜中当代诗歌和乐器的合宜性,讲道预备中圣经神学的主导地位,基督与文化关系中“两个国度”的观点,及其诺曼•谢伯德神学的价值。这些问题在改革宗的圈子里引起了摩擦,双方的一方想要将另一方排挤出改革宗的共同体。但是,爱德蒙和我的友谊从未因这种分歧而中断过。他尊重我的改革宗立场,即使其他的人有质疑。因此,我一直珍惜他的忠诚,智慧,和厚道,直到他去世。我在此特意尊重他,同时也效法他遵行上帝话语的神学。

分析纲要不是《上帝话语的教义》章节的内部结构的镜像,因为大致而言,这些章节并不是严格区域的划分。然而,它仍旧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大纲。我认为它有助于对此书的了解,这就在于它不同于主权神学以前书卷纲要的之处,因为读者可以看到这些论点逐渐发展的过程,这是他们只读本书各章时,不一定会掌握到的地方。因此,虽然这个分析纲要与前面主权神学各卷的有少许的不同,就我的看法而论,它实际上是一个改进。

《上帝话语的教义》用不同的方式拼写上帝的话语 或话语(英文)。当上帝的话语或话语特指成文,写成的上帝话语(圣经)时,话语在本书的英文中采用大写。同样,当话语在特指基督作为道(话语)成为肉身时,话语 也采用大写。其他时候,上帝的话语和话语将使用小写。

我在此要感谢改革宗神学院的董事,管理人员和教师团,在2007年春季给我一学期的科研安息期,让我有机会预备此卷书的写作。再次感谢P&R出版社他们多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特别感谢约翰•修斯和凯瑞•麦嘎纳逊对此卷书的编辑工作。

对于“上帝话语的教义——前言”目前有1条留言

  1. 孩子 Says:

    不错

发布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