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刑下的报告 Acts 26

 绞刑下的报告 Acts 26

陈彪

《绞刑架下的报告》是捷克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伏契克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部壮丽诗篇。上世纪50年代,译成中文后,曾经激励了千万个中国人的心。然而,对比《绞刑下的报告》的壮烈,多数读者却一生都没有迈过法庭的门槛,更没有经历过自己被听证和审判的场面。因此,当没有受到人生逼迫的基督徒们读到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不止三次面对犹太人和外帮人,在犹太公会、祭司长、犹太分封王亚基帕和罗马巡抚非斯都的法庭上受审时,往往跟看《绞刑下的报告》的心情类似,会“有感不动”。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会发现路加在使徒行传中,有三次(9,22,26章)记述了保罗的归主蒙召的事件。使徒行传26章是保罗到地极(罗马)作见证之前,在犹太地的最后一次法庭上的见证。这事件中贯穿一致的一个重要对比特征就是暗与光较量。我们可以把这黑暗看作是我们的绞刑架,而世界之光就是我们的盼望和力量。

1)保罗归主前,在属灵的黑暗中仇视和迫害基督徒。但在四面射的大光下,暂时身体失明,内心却被光照亮点明。就像使徒约翰在他写的福音序言中说的,“光照在黑暗中,黑暗不能胜过光。”

2)保罗的归正和蒙召成为使徒,只有一句话的距离。仍旧是为光作见证,“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18节)。而且,主耶稣应许要保护他,脱离黑暗的权势:“我也要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17节)。” 22章11节,主在危急中应许保罗,要让他在耶路撒冷和罗马为真光耶稣作见证。

3)在法庭上,不断激励保罗能够有胆量,做见证还是光的异象——“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19节)。”保罗信息的核心一直没有改变,就是“所讲的,并不外乎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从死里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和外邦人。” 这和路加福音24章,复活后的基督向两个门徒和众使徒讲解的内容一致——整本旧新约都是见证耶稣和他的工作。耶稣就是世界的光,跟随他的就不在黑暗里走。

其实,我们每个人起码一定都要在良心上和上帝的审判台前听证和受审。如果我们真以主为乐,甘心乐意为主作见证,也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在这个世界会为义受苦。我们的十字架未必像绞刑架那样惨烈,可能更像煮青蛙的温水,来势缓慢,貌似友好,没有太多威胁。也许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妥协了太多,基本上,败坏世界不会对我们有什么明显的逼迫。借用The Truth Project-基督教世界课程的术语,就是“我们已经被俘虏去了(captive)”。

除非,我们真是跟随耶稣的脚踪,每人亲自认识和经历到保罗说的,“有这宝贝放在瓦器(我们)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自己。”因为 “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上帝,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上帝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使我们看见那看不见的真实盼望。正如,保罗在林后4.17-18说的,“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是你看中的吗?你最顾念的是现今世代呢,还是将来世代?是地上的,还是天上的?是暂时的,还是永恒的?如果是后者,此时此刻,无论你我面临什么样的难处:不论是面临看似难以跨跃的大考,不明朗的签证申请和身份,失业和失去资助的威胁,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癌症疾病的威胁,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面对传福冷淡的反应,面对管教儿女的失败,面对僧多粥少的基经竞争,第一次短宣的激动和恐惧。你都知道,尽管你我“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但是,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不是真的比不信的人更可怜吗?在这个世界的绞刑架上,什么是你我给出的永恒报告呢?

发布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